都市環境污染知多少 研究找鴿子來解答

都市環境污染知多少 研究找鴿子來解答

建立於 2018/03/07 上稿編輯: 鄒敏惠 本報2018年3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鴿子可能是城市裡不太受歡迎的一員,但研究人員表示,鴿子其實別有用處,例如可以用來探知空氣中的多種毒素——從血鉛到農藥含量——以及這些毒素對生物體的影響。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指出,野鴿(Columba livia)可做為探測環境污染物的有用方式,因為鴿子與我們暴露於相同的空氣、水、食物及其他環境因子。而且重要的是,牠們不會走遠。

鴿子。圖片來源:Fygget(CC BY-NC-ND 2.0)

「牠們是動物,也在體內處理這些毒素。對於發現環境中的毒素熱點,這不僅是個絕佳機會,還有助於我們瞭解毒素是如何影響生物體。」研究主持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卡里西(Rebecca Calisi)博士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的一場研討會上分享他的研究。

卡里西和他的團隊早先就曾對此進行研究,他們在2010年至2015年間蒐集紐約曼哈頓825隻不健康鴿子的血液,發現鴿子是相當有用的鉛含量生物指標。研究結果顯示,鴿子夏季的血鉛含量較高,這與在兒童身上觀察到的相符。該團隊還發現,鴿子血液中的鉛含量與該區高血鉛兒童的比例有關。

卡里西並不是唯一一個向鳥類討教的學者。阿姆斯特丹的研究人員曾發現,鴿子的血鉛量與交通繁忙程度有關;巴西的科學家也揭露大城市的鴿子羽毛,其中的鉛、鉻和鎘含量高於較低度開發的城市。

卡里西和團隊最近已邁出探索毒素影響的第一步。在他們另一篇即將發表於期刊「激素與行為」(Journal of Hormones and Behaviour)的研究中,研究團隊描述他們發展出的研究方法,試圖找出壓力對於物質合成有何影響,例如從體內及大腦的基因,看攸關鴿子生殖發育的蛋白質產生。「我們現在想要利用這些資訊來調查鉛等毒素和其他污染物如何影響生物的基因體。」卡里西說。

研究團隊認為,鴿子可以用來檢查一系列有毒物質的含量和影響。卡里西說:「我們之後不僅會研究鴿血鉛量,還會研究其他毒素含量,包括殺蟲劑、阻燃劑、BPA和其他重金屬。」

過去以白尾海鵰為對象的研究顯示,羽毛中的阻燃劑含量能夠反映出大氣中阻燃劑的濃度;其他研究也發現,空氣中的毒素可能會影響鳥類的許多生物程序(biological process),包括生長速度、血液中的睾固酮濃度,甚至是交配行為。

雖然以鴿子作為研究工具是看似想也想不到的作法,但卡里西認為人跟鴿子並沒有那麼不同,我們更可以透過鴿子揭示毒素對人類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

我們可以透過鴿子揭示毒素對人類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圖片來源:SpirosK photography(CC BY-NC-ND 2.0)

「鳥類也是脊椎動物,跟人類有許多相同的進化史,而且我們的身體在組織形式和功能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此外鴿子也像人類一樣會產乳(嗉囊乳,或稱鴿乳),且與人類一樣是由催乳激素所刺激分泌。「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們從鳥類身上學到的東西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卡里西說。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8年2月16日),Want to monitor air pollution? Test a pigeon 相關文章 210316 [nothing_1] 紅火蟻蔓延 竹北年後通報量暴增 2018/03/07 210287 [nothing_1] 香港科大證微塑膠禍害 沙蟲再生力大降50% 2018/03/06 淨灘、參訪慈濟回收站 逸風實業響應環保從生活做起 2018/03/05 【我們的島】塑膠「微」機 海洋裡的真相 2018/03/05 210239 [nothing_1] 台南接連發生蝙蝠咬傷人 動保處:很少見 2018/03/04 210237 [nothing_1] 空氣品質只比跨年夜好 全台燃煤電廠今自主降載589萬瓩 2018/03/04 環境監測國際新聞鴿子 作者 蔡麗伶(LiLing Barricman)

In my healing journey and learning to attain the breath awareness, I become aware of the reality that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world are breathing the same breath. Take action, here and now. From my physical being to the every corner of this out of balance's planet.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