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洪災海綿城市失靈 民眾批應急措施更是0

【記者 邱奕懿/台北 報導】大陸河南省會鄭州及周邊地區持續降雨,嚴重洪災造成死亡人數升至25人。 這場當地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降雨已經導致街道被淹沒,汽車被沖走,多地電力中斷,地鐵全面停運,多個火車線路和航班暫停服務。人們在微信和微博社群上發佈求助資訊,官方雖強調積極進行救援,但淡化災難原因的做法遭到質疑。官方稱,河南全省有超過一百萬人受到洪水影響,但也表示,截至週三晚間,只有七人失蹤。 網路社群對此次特大特嚴重洪災迭有批評檢討聲浪,洪水在中國常見,但風險似乎已變得更加嚴重。鄭州特大暴雨洪災,是天災前的無能為力,還是“海綿城市”失效? 7月21日淩晨,河南省水利廳發佈消息稱,河南此次降雨量“超5000年一遇”。此次襲擊河南鄭州的特大暴雨,到底是城市排水的問題,還是天災前的無能為力? 據“鄭州氣象”官方微博消息,鄭州市氣象局對這次出現的特大暴雨做了資料上的梳理和統計:17日20時——20日20時,這三天的過程降雨量達到了617.1mm。其中,小時降水量和單日降水量均已突破自1951年鄭州建站以來60年的歷史記錄。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mm,相當於以往一年的降雨總量。7月21日3時,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應急回應級別由II級提升為I級。 關於此次鄭州暴雨降水量,有網友進行了形象比喻:“降水量相當於107個西湖一小時內傾倒入鄭州”。鄭州市於7月20日16-17時達到降雨峰值,雨量高達201.9mm,打破中國陸地小時降雨量極值。據公開資料顯示,鄭州全市面積為7446平方公里。“在這一小時內,約有14.9億立方米,將此與蓄水量約0.14億立方米的西湖相比,其降水量相當於107個西湖於一小時內傾倒入鄭州。” 網友稱。氣象學專家表示,“氣象學中沒有這種計算方式,該說法不嚴謹且沒有科學依據。”此次鄭州的強降雨量確實很罕見,但將某網站測得的某段時間的降雨量峰值,與鄭州市面積相乘得到的結果,並非氣象學界的專業計算方法。“實際中的降水量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將單個網站測到的某時段的峰值當做具有代表性的資料進行計算,是不科學且不嚴謹的。”上述研究員稱。 “鄭州一下雨就積水,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有鄭州市民表示,自從10年前,一到雨季,鄭州市區就會出現積水、堵車的情況。“鄭州市區被淹成‘海洋’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了,尤其是市區的隧道,一到雨季都會出現嚴重積水,只不過這次的特大暴雨是最嚴重的一次。此次受災最嚴重的是市中心。感覺天空漏了一個大洞,像潑水一樣往下傾,下雨下到天都是黑的。”一位快遞小哥表示,常年跑鄭州市區的自己過去曾多次遇到積水情況。“鄭州一下雨就積水已經是老問題了,往年最嚴重的時候,積水齊腰,嚴重到快遞都沒法送。” 為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鄭州市曾宣佈投入534億元打造“海綿城市”。據鄭州市政府官網介紹,“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2018年1月,鄭州市城鄉規劃局曾發佈《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年)》,規劃範圍包括鄭州主城區,以及航空城、西部新城、白沙組團和九龍組團4個片區,規劃面積共1945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近期為2017年—2020年,遠期為2020年—2030年。規劃總目標是將鄭州建設成具有吸水、蓄水、淨水和釋水功能的海綿體,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緩解城市水資源壓力。 按照規劃,自2016年起,鄭州已建設近五年。2021年5月鄭州日報刊發《鄭州:“會呼吸”的海綿城市,釋放綜合生態效益》中提到,自海綿城市建設實施以來,鄭州全市共計消除易澇點125處,消除率77%。 然而,面對此次暴雨,為何“海綿城市”顯得如此疲軟?一位大學地理科學教師表示,“海綿城市”設計時一般通過做人工濕地、綠色植被、花盤、樹池等,其設計主要是解決中小雨、一定量地表水的滲透迴圈等。鄭州此次的暴雨超過了“海綿城市”對於水處理的承受能力,使其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不斷對土地進行開發,由此導致土壤涵水能力下降,土地硬化率提升,增加了內澇的風險。”上述教師表示,面對特大暴雨時,當地有關部門應該提前預警,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治理預案。例如,提前通知市民儘量待在家中,停止重大公共活動,做好強排設備、搶險隊伍提前到崗等。 上圖:大陸河南鄭州洪災,網路社群批評人謀不臧 下圖:鄭州市區目前仍積水不退(圖片翻攝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