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分享防災治理經驗 展現桃園城市韌性

桃園市長鄭文燦22日上午前往臺大集思會議中心,出席「2021亞太防災高峰會-氣候緊急時代下的區域韌性與國際合作」研討會議。鄭市長表示,台灣屬於降雨頻率高的國家,但因氣候變遷、水利工程等複雜因素,仍帶來百年大旱的危機,而氣候變遷帶來旱災、超大豪雨、颱風等災情,讓城鄉治水課題成為重大挑戰。今日適逢世界地球日,透過跨國討論、互相學習,以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各項災防計畫,未來將引進更多科技工程,改善管理制度,強化區域排洪、排水計畫、河川治理等防災等級,提升防災能力,展現城市韌性。

鄭文燦指出,水是桃園的生命線,也是歷史的起點,經過努力陸續完成水圳埤塘、石門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讓桃園成為北部糧倉。去(109)年10月桃園啟動抗旱應變措施,不僅停灌兩期稻作,以維持石門水庫水量,目前桃園每日也供應新竹約22萬噸水源,更與中央單位充分合作,推動阿姆坪排淤隧道工程及多項備援計畫。此外,市府也取用河川水、埤塘水、地下水、水資中心放流水、營建工地放流水等,開發多元水源,並持續整備公園戰備水井、工業區備援水井,也規劃每個社區至少都有臨時取水點,維持市民基本用水需求。

鄭市長分享防災治理經驗,展現桃園城市韌性

地方政府編訂各項災防計畫,擬定減災、防災、救災、復原等標準流程,當災害發生時,由中央統籌、地方執行,配合民間志工運用,以災民搶救為優先,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另外,桃園也進行如地震、風災、水災、空難、石化廠事故等多項災防演練,發現複合性災害為各種災害的共同特性。鑒於極端氣候下,各種突發災害的發生,需要短時間內展現完備的災防能力,因此需要以新的角度重新檢視過往計畫,建立一套從工程面、管理面、社會組織面的新標準,全力提升災防能力和等級。

鄭文燦提及,市府「水情看桃園」APP,提供土石流預警、災害發生地點、避難處所等防災資訊,運作已相當成熟。颱風來臨前,也會針對河岸部落進行預警性撤離,保障居民在水庫洩洪或橋梁坍塌時的生命安全。未來市府也會加強引進IoT科技,升級預警系統,持續加強市民防災意識,透過擬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標準化流程,提升土石流警戒區的防災效益。

鄭市長致詞表示,透過跨國討論、互相學習,以全新角度重新審視各項災防計畫,提升防災能力,展現城市韌性

防災產業涉及土木、水利、消防、電機、大地工程、科技防災設備、網路管理制度、政府防災指揮系統等多元領域,日本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很值得觀摩交流,因此防災產業成為雙方重要的合作面向。桃園透過對話交流、觀摩學習,以提升防災設備、精進防災整體計畫、推動智慧化監控系統等面向,慢慢扎根防災產業,提升綜合防災能力。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台灣是多雨國家,但近年因氣候變遷影響降雨,今(110)年旱災情況更較往年險峻。過去8個月期間,台灣主要水庫降雨量比民國91年缺水時,少了一半以上的降雨量,不僅台灣如此,美國科羅拉多州包爾湖也面臨歷年最低水位,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共同議題和考驗,透過今日會議,彼此交流意見、互相學習經驗,具有重要意義。

賴署長指出,桃園是很好的抗旱典範城市,去(109)年10月,中央經濟部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小組」,桃市府同步成立「桃園市旱災緊急應變小組」,每週召開抗旱會議,至今已達25次,針對各種水情超前部署,研擬相關的因應準備措施,讓桃園水情至今仍可維持在黃燈燈號,未進入紅燈供五停二情況,且也唯有桃園供水穩定,才有餘裕支援新竹地區,展現更大的區域合作效益。包括經濟部水利署長賴建信、市府秘書處長顏子傑、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理事長蕭新煌、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均一同出席活動。

「2021亞太防災高峰會-氣候緊急時代下的區域韌性與國際合作」研討會議與會人合影

更多新聞推薦

華航機師現武肺疫情致本土病例 陳時中:暫不加嚴機組員檢疫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