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捌零.潮台北》讀書筆記

鄭自隆》《捌零.潮台北》讀書筆記
鄭自隆》《捌零.潮台北》讀書筆記

【愛傳媒鄭自隆專欄】

閉戶自肅,就是要讀書(11)

書名:捌零潮台北

策畫:倪重華

採訪編輯:Story Studio

出版:大塊文化

年代:2021

80年代,怎麼了?

80年代距今30-40年前,說遠不遠,說近當然也不近,本書談80年代的台北流行時尚,這個10年對台灣是狂飆的年代,從威權轉向民主的過渡期,但其狂飆不在流行時尚,而在政治、社會、文化。

開啟80年代序幕的是1979年,該年有兩件大事影響迄今,一是年初(1月1日)的台美斷交,另一是年底(12月10日)的「美麗島事件」,台美斷交導致外交血崩,影響自不待言;美麗島事件則促成1986年民進黨組黨,與2000年政黨輪替,影響重大;且掃描80年代 —

1980

1 美麗島事件被告林義雄家發生血案,林母及女兒被殺;

2 「美麗島軍法大審」;

1981

1 氣氛肅殺,桃園縣長許信良被停職,留美學人陳文成被殺,陳屍台大校園;

1982

1 首件銀行搶案,退伍軍人李師科持槍搶劫土地銀行古亭分行;

1983

1 12月3日增額立委選舉,美麗島受刑人家屬(方素敏、周清玉、許榮淑)當選;

2 黨外雜誌紛紛創刊,也常被查禁。

1984

1 蔣經國當選總統,李登輝當選副總統;

2 江南案:劉宜良(筆名江南)因撰寫蔣經國傳,台灣情報局派員赴美「鋤奸」,事發後因美國壓力,主使者蔣孝武被謫新加坡,也阻斷再一次的蔣家父子相傳;

1985

1 縣市長選舉,余陳月瑛當選高雄縣長,是台灣第一位女縣長;

2 陳水扁參選台南縣長落選,謝票時夫人吳淑珍被農用拼裝車撞傷,下半身癱瘓;

3 鹿港反杜邦運動,開啟「自力救濟」風潮;

1986

1 9月28日民進黨成立;

2 機場事件:11月30日許信良闖關回台,在機場被阻,引發警民衝突;

1987

1 解嚴:7月14日解除戒嚴;

2 10月15日開放民眾至中國探親;

1988

1 1月1日報禁解除;

2 1月13日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總統,開啟為期12年的李登輝時代;

3 520農民運動,南部農民北上請願,與憲警衝突。

1989

1 解嚴後第一次大規模選舉(立委、縣市長、省市議員),也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對決式選舉,民進黨大有斬獲;

2 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

狂飆的年代

80年代是狂飆的年代,政治狂飆、社會狂飆、文化狂飆 —

政治狂飆:從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開始,台灣反對運動就進入另一個階段,1980年美麗島大審,民眾已逐漸導向同情反對勢力,1986年9月民進黨組黨,被主流媒體稱為「X進黨」,同年11月許信良返國的機場事件,所有媒體都和報導美麗島事件一樣套路,說暴民攻擊憲警,憲警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只有《自立晚報》持平報導,不是只有民眾向憲警丟石頭,憲警也不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而是一樣對民眾丟石頭,而且抓到民眾還會痛打,經此報導《自立晚報》從此聲名大噪,儼然成為反對運動機關報;終於1987蔣經國宣布解嚴,隔年蔣去世,結束長達43年的父子威權統治,1989年台灣第一次政黨對決式的選舉,民進黨成功跨出第一步。

社會狂飆:政治運動帶動社會運動,當年外省老兵垂垂老矣,思鄉情深,陸續有人喊出老兵返鄉,蔚成運動,國民黨政府擋不住壓力,1987年10月終於同意老兵可以返鄉探親;此外,環保運動興起,1985年經濟部工業局計畫將全台69家農藥廠集中彰濱工業區,美國杜邦公司也宣布投資1.6億美元蓋廠,引起鹿港居民強烈反彈,導致政策破局,也引發後續所謂「自力救濟」的環保運動,全島蜂起,幾乎每天都有抗爭,也使得環保運動成了「汙染-圍廠-拿錢-走人」,但汙染依舊的庸俗社會遊戲。

文化狂飆:大學生再不聽「蘇州河畔」,也不只聽翻版美國唱片,改聽改唱自己創作的歌,形成校園民歌運動;背後推動的力量是電視,當時雖只有三台,但電視台完全商業導向,唯錢是尚,八點檔連續劇、綜藝藝節目都成了金雞母。

此外,由於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加上1979年台美斷交,導致外交孤立,為挽救孤立,80年代陸續開放外資,從銀行、保險、廣告,到漢堡,不但改變經濟結構,也導致文化、社會快速的變遷,如1984年十信事件蔡家為避免波及,將所屬國泰建業廣告公司售予外商,改名「奧美」,成了第一家外商廣告公司;各行各業外商進駐,改變常民生活態樣,漢堡、薯條、咖啡成了都會中產階級的早餐。

80年代的流行

本書是音樂人倪重華個人的80年代回顧,找寫手書寫好友,一起相濡以沫回顧往日雲煙,類似「同人誌」。分別以時尚、飲食、百貨、音樂為主題,訪問好友;這些主題在當時固然絢爛,但就如煙火一閃而逝,80年代真正影響至今的流行有兩項 -

個人電腦

1979年開始引進個人電腦Radio Shack邁入第一步,但真正開啟流行是仿冒的蘋果Apple Ⅱ,1981年起,由於電動玩具泛濫,都市中的餐飲店、玩樂場充斥「小蜜蜂」、「小精靈」,中小學生流連其中,由於家長抱怨民代質詢,因此政府大力掃蕩電動玩具。

當時的電動玩具製造廠商驟然面臨政策的改變,只好思索轉型,而Apple Ⅱ電腦由於主機板構造簡單,提供多樣的電玩程式,而且有彩色功能,因此這些電玩廠商開始仿製,早期的Apple Ⅱ只有一個內附主機板的鍵盤,並沒有螢幕,螢幕可以透過轉換器使用家中的電視,或是另外購買一個彩色螢幕,這個彩色電視通常是由電動玩具拆下來的「廢物」再利用;台灣就這樣顛顛簸簸的走向電腦王國之路。

女性機車

50年代摩托車是奢侈品,只有大戶人家才可能擁有,60年代機車開始普及,成了都會上班族的工具,70年代台灣已成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但野狼125太重,並不適合女性,80年代初期的女性機車引入,以取代腳踏車為訴求,因此必須重量輕、好推好停,而且要好騎,只要會騎腳踏車就會騎女性機車。

女性機車有其社會學的意義,它打破機車是男性專用迷思,跨越性別界線,另方面因有了機車,使得女性工作範圍可以延長,夜間行動也成了可能,女性的行動半徑無形中延伸了數公里,再也不用出門都要先生或其他男性親友載,女性的獨立性也獲得解放。

關於本書

由於本書寫手年輕,未能親身經歷80年代,只能以文青語言填補無感情的內容,所以讀來總覺隔靴搔癢。此外為求時尚,書籍編輯仿效雜誌,五顏六色,更覺俗豔,而很多單元,用黑底反白字,犯了編輯大忌,根本無法卒讀,編者忘了內文不用反白字,這可是編輯學的ABC。

可惜了,80年代這個好主題。

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