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改變自我意識 克服慢性疼痛

工商時報【本報訊】 並非每個人受傷之後都會繼續患有慢性疼痛,只有少數的人如此。慢性疼痛有許多吸引人的謎題,這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因為如此,我對慢性疼痛才如此好奇,把工作重點全都放在這個領域。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導致這一小群人罹患持續性的疼痛。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我是否可以逆轉疼痛的過程…… 這些病人先前大多服用鴉片類的處方藥來治療疼痛。鴉片類藥物是合成或半合成的麻醉藥,與鴉片類似,例如嗎啡,是從罌粟種子淬取出來的。知名的鴉片類藥物包括可待因酮、氫可酮和海洛英。這些藥用來舒緩短期疼痛或其他用途上,效果很好。但若長期使用,大腦就會因應這些藥物而改變,抗藥性變強,必須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此外,一旦誤用,這些藥物也會引發不良的副作用,導致上癮。 不論是鴉片類處方藥或其他會上癮的藥物,我都會讓大多數病患戒掉癮頭。他們剛開始簡直嚇壞了,不願意放棄服藥。但我相信,如果任由這些成癮的藥物成分繼續影響他們的大腦,他們就絕不可能痊癒。 自從與這個團體合作之後,我便想要蒐集更多資訊。一直以來,我接受的訓練都是運用基礎科學做研究,但我從未利用人體臨床試驗做過研究,這一開始把我難住了。人體臨床研究與基礎科學研究截然不同,因此我必須快速學習。儘管如此,最終我還是蒐集到了有意義的資訊。起初,我針對560位前來初診的病患進行問卷調查。我提出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你有兩個選擇,一是必須像現在這樣,繼續與疼痛為伍,二是選擇死亡,你會選擇哪一條路?」超過54%的病人都說他們寧願一死。做完問卷調查之後,同一群病人開始接受6個月以上的鴉片類藥物療程。6個月後,我再度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如果疼痛治療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你肯定會看到選擇死亡的百分比大幅下降。結果正好相反:6個月後,選擇死亡的人數上升到68%。 我們治療慢性疼痛的方法肯定哪裡出錯了! 這項資訊讓我更加認定,目前讓病患對症狀麻木無感或停止疼痛的療法並不中用。我繼續閱讀大量關於慢性疼痛的研究資料,結果發現一些研究證實了我的想法,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這是一種大腦的疾病。剛開始,這似乎違反常理,因為根據慢性疼痛患者的檢查與他們描述病史,受傷的部位確實是在身體上。那些部位與病人確診的疾病有關,而且,病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也在那裡。然而,在我持續閱讀更多資料,診視過更多病患之後,我才明白,疼痛的部位、該部位可能出現或沒出現的症狀、疼痛指數與疼痛造成的失能程度,這中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摘自本書P22∼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