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崩壞再現?醫檢師親曝離職9原因

生活中心/陳慈鈴報導

醫檢師親曝工作心聲,分析造成該行業離職的9大原因。(圖/翻攝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臉書)
醫檢師親曝工作心聲,分析造成該行業離職的9大原因。(圖/翻攝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臉書)

本土確診數已超過一周破萬,各縣市的醫療量能逐漸亮紅燈。對此,一名身為醫檢師(簡稱MT)的網友在網路上大吐苦水,希望政府能更積極重視他們的權益,讓她不再對現今的制度感到失望,萌生「臨床逃兵」的念頭。

一名身為MT的網友在《Dcard》表示,醫檢師每天需要面對龐大的待檢驗量(各種血液、尿液、體液、糞便、傷口等檢體、COVID-19的檢驗),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就受到不合理的薪資與壓榨等待遇,再加上全聯會與公會的不作為,導致他們成為默默無名的底層工作者。

此外,原PO透露他們還必須承受「抽血時病人的不諒解」,像是「要一針就抽到!要換小針!你抽的很痛欸我以前都沒那麼痛!上次來抽瘀青了你們要負責!我不要給實習生抽當白老鼠!你技術很差欸不要亂鑽」等來自民眾的抱怨。

關於這些情況,原PO表明了以下4點,「血管的大小、深淺、彈性、身體狀況、天氣變化各種原因都會影響好不好抽」,MT不會故意重複施針,請民眾不要一開始就給壓力;「抽血是靠經驗累積,大家都不想要當白老鼠」,不願意提供新人練習的機會,未來將無人協助檢驗。

還有,「MT不會故意抽很痛」,通常會憑藉著「手指」,分辨出血管大概的位置深度,至於造成抽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手臂內側等皮較薄處、天氣冷以及MT只能摸到血管,由於摸不到神經的關係,可能扎針的位置旁,具細小神經,進而觸發較強烈的疼痛感;「血管有彈性、無法保證一扎到位」,MT在扎針時會稍微移動一下並非亂鑽,而是當血管位移後,他們摸到正確的方向才會移動,目的是為了不讓病人承受第2次的扎針之苦。

醫檢師每天需要面對龐大的待檢驗量,其中還包含了COVID-19的檢驗。(示意圖/資料照)
醫檢師每天需要面對龐大的待檢驗量,其中還包含了COVID-19的檢驗。(示意圖/資料照)

原PO表示,自從疫情爆發之後,MT離職的原因不外乎是以下9點。「政府承諾的獎勵金發放未落實」,她提到許多醫院其實都並未將獎勵金發放給醫檢師,甚至是以不同的名目瓜分、扣留。「全聯會跟公會的不作為,不替基層MT發聲」,她表示「唯一一次收到訊息是選舉前理事長替某個政黨拉票」。「MT沒有強大的背景」,她提到MT被壓榨的主因在於多數人都具有養家餬口的壓力,同時也深怕爆料後帶來的後果,造成該工作的壓榨情況更加嚴重。「除了臨床工作,額外還要做很多實驗室認證、文書作業、上很多學分課程、實習生教學等等,但薪水沒有提高」。

還有,「薪水南北不一樣」,同為通過國考的醫事人員,中南部卻慘不忍睹,有的人甚至只能領低到28K。「PCR量能符合不來」,原PO透露「政府竟然想要找沒有MT背景跟執照的人去做檢驗;而不是徵召那些有執照但沒執業的MT來備戰。只能說,這樣的檢驗報告結果你們敢相信嗎?」「工作環境惡劣」,自從疫情爆發後,以及防疫保單之亂,造成他們「除了每天固定的檢體量外加一堆PCR,人力卻沒增加根本負荷不來,加班且無法吃飯喝水上廁所變成常態,被要求要在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內出報告」。

醫療量能吃緊,醫檢師淪為默默無名的底層工作者。(示意圖/資料照)
醫療量能吃緊,醫檢師淪為默默無名的底層工作者。(示意圖/資料照)

至於最後2點,原PO提到前幾天「關於MT的記者會」,認為「根本雷聲大雨點小,新聞完全沒報導」。「醫護人員確診不用隔離」,但是卻需要每日捅鼻子施作PCR檢測。

最後,原PO表示,「上述種種讓我對這個行業更加失望,也許不久後的未來,當熱忱消磨殆盡後,我也會成為臨床逃兵吧」。

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落實實聯制,有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經評估後採檢。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全台掀快篩之亂!藥局人員揭「2現況」:每天情緒都很緊張
「快篩陰性不等於沒事」 兒科醫:仍需注意「這3件事」
百萬中醫師網紅!親授確診自救6大招 供清冠一號替代方法
7、8年級才懂!學生時代「懷念的8項流行」 下課必互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