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南向 前進7國駐點 把餅做大

中國時報【林周義、魏怡嘉╱台北報導】 為發揮台灣醫衛的軟實力,擴大對南向國家的影響,衛福部去年6月組成新南向醫療國家隊,當年國際病人成長比率較前年成長了15.4%,海外人員來台訓練受訓人數達336人,遠超原本目標的200人,今年將以超越336人為目標,而核心計畫的一國一中心計畫,亦由原來6個國家,今年增加了緬甸,盼能幫助新南向國家的醫療發展,也帶動台灣產業的成長。 衛生福利部的南向一國一中心計畫,初期以印尼、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為優先重點對象,分別由台大、成大、榮陽團隊、彰基、花蓮慈濟、彰濱秀傳負責,今年新南向醫衛旗艦計畫重新招標,除馬來西亞由長庚擠下彰濱秀傳,其餘五個國家則維持原負責醫院,至於新增的緬甸則由新光醫院奪得。 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全球醫療照護產業趨勢,亞太地區以5%成長,優於其他區域,而跨境醫療需求仍持續成長,南向國家普遍認知新加坡高端醫療形象,將其視為第一優先海外就醫選擇,對台灣國際認知不足,為提升台灣醫療品牌形象及地位,進而有助於外交與經貿關係的建立,衛福部極力將觸角伸向東南亞國家。 衛福部國際合作組主任許明暉表示,台灣以積極的角色協助新南向國家的醫療發展,以僅次於印尼的第2大國菲律賓為例,慢性腎臟病為該國主要疾病,經與我國代表處協商後,派了6名醫事人員來台學習體外膜氧合(ECMO)技術,並於去年底至台大醫院進行12日的課程,學習滿意度達98%;另一方面,台灣已陸續接到來自越南、泰國購買智慧醫療設備的訂單,透過醫療的軟實力,亦帶動我國醫療產業發展。 衛福部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執行長吳明彥表示,台灣來自東協10國的國際病人數僅次於大陸,若以國家區分,越南居東協國際病人之首,前2至5名依序為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緬甸,新南向醫療上路當年,東協10國的國際病人成長比率較2017年成長了15.4%,已多有所斬獲,相信今年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