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安寧病房最心痛一幕 醫嘆:最不想看到的畫面
「我們不是想綁住他,而是他真的太痛了。」
這不是一場安靜的離別。一名末期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幾小時,疼痛難耐,出現劇烈躁動,甚至誤認醫療器材是要害他,自己拔掉靜脈注射與導尿管。藥物因此無法輸入、尿液滯留,還得再次插管……這些,不只徒增苦痛,也讓家屬心碎、醫護心痛。
「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畫面。」衛福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主任黃立宇無奈說。他指出,臨終躁動,是不少病人走到生命盡頭前的真實寫照,尤其在倒數幾天、幾小時,身心彷彿不再受控。有人翻身不停、有人語無倫次、有人看到不存在的幻影,甚至不顧一切拔掉管線、對照護者產生敵意。
「不是他們想這樣,而是他們太痛了。」黃立宇說,這些躁動常源自腦部缺氧、器官衰竭引起的代謝混亂,還有最常見的疼痛控制不足。但問題是,病人已經無法明確說出「哪裡不舒服」,他們只剩下一個辦法:「反抗」。
護理師謝乙葳坦言,在這樣的狀況下,醫療團隊有時只能忍痛選擇「保護性約束」,用束帶固定病人的手腳,防止他傷害自己或無意中拉扯關鍵的醫療管線。「我們知道,看起來像是把他『綁起來』,但如果不這麼做,他只會更痛、更難過。」
謝乙葳強調,這不是隨意的決定,每一次約束都必須確認其他安撫方式無效後,才會由團隊共同決議執行,且每天都會重新評估是否還需要。「我們不是剝奪尊嚴,是想保護那一點點僅存的安詳。」她說,這種做法背後的掙扎,外人難以體會。醫院也持續訓練照護團隊,讓他們知道什麼情況該用、怎麼用,並尋找更人性化的替代方法。
謝乙葳最後提醒,安寧照護的核心,是讓病人在舒適與尊嚴中走完最後一程。但現實往往不如劇本安排得那麼平靜,當痛苦排山倒海而來,若不能及時止痛、安撫,有時,反而會讓病人陷入更深的折磨。
「我們不是在『綁住他』,我們只是想,讓他少痛一點。」這句話,是所有站在病床旁、做出這個艱難決定的醫護心聲。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半夜腿部抽筋不是小事!醫揭:恐是靜脈曲張警報
醫起看/大腸癌不只是便血!慢性疲憊竟暗藏癌症風險
醫起看/海邊釣魚險截肢 糖尿病足藏隱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