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常用藥應視戰略物資

衛福部首度公布十五種最缺藥品,專家提醒,常用藥物缺貨,政府應視為「戰略物資」。記者余承翰/攝影
衛福部首度公布十五種最缺藥品,專家提醒,常用藥物缺貨,政府應視為「戰略物資」。記者余承翰/攝影

衛福部昨天臨時舉行記者會列舉十五類缺藥類別,臨床醫師提醒,應正視缺藥背後真正因素,如果品項為常用藥物,即應視為「戰略物資」,謹慎處理,思考如何自給自足;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則認為,「防缺藥中心」應擴大層級至各部會,因為這絕非衛福部所能承擔解決。

十五項嚴重缺藥品項,包括,插管用肌肉鬆弛劑(Cisatracurium)及Minoxidil降血壓藥,均需等到今年九月之後才能恢復供貨,令人訝異的是,Cisatracurium缺藥即將滿兩年,但這段時間以來,食藥署似乎無能為力。

台大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無法從單一藥品來看缺藥問題,應正視藥品缺貨背後真正的因素,例如,健保藥價太低,以致藥物撤離台灣市場,也可能是學名藥物無法自給自足。

王宗道提醒,政府應確實掌握「缺了哪些藥」,若屬常用藥品,就可能危及民眾健康,應列為「戰略物資」;部分學名藥也在缺藥名單中,政府應盡力扶持本土生技產業,讓學名藥能自給自足。

衛福部成立「防缺藥中心」,提前預防藥品短缺。對此,張文靜表示,缺藥面向眾多,牽涉國際情勢和大環境,建議拉高層級至各部會,舉例來說,本土藥廠原料藥大都來自中國大陸,一旦來源不穩定,就影響生產,如果轉向印度購買,這就需外交部、經濟部提供協助。

張文靜認為,「防缺藥中心」應著重協調溝通,才能事先提出預警,做好因應,以軟便劑為例,衛福部聲稱健保用量為每月兩千萬顆,目前廠商大量生產可達三千萬顆,但訂貨量和耗用量無法畫上等號,民眾仍有可能跑了好幾家藥局還買不到藥。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神秘男捧600萬現金買下「神級鹿角蕨」 網友:貧窮限制想像
台灣女生難追?男交4任外國女友 有感「像一尊神明要供」
夫妻問「該買北市蛋黃或蛋白?」 網見年收崩潰:問我們幹嘛
「人間Dior」新髮色亮相 搭機Hello Kitty拿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