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保險面積僅3.2% 農民觀望意願低

「新型態鳳梨釋迦收入保險」理賠標準延續舊規,並非依照個別農民災損,而是根據全區域產量損失平均計算,農民投保意願很低。(本報資料照片)
「新型態鳳梨釋迦收入保險」理賠標準延續舊規,並非依照個別農民災損,而是根據全區域產量損失平均計算,農民投保意願很低。(本報資料照片)

農委會「新型態鳳梨釋迦收入保險」上路,11月開始為保險期,農民指出,由於理賠標準延續舊規,並非依照個別農民災損,而是根據全區域產量損失平均計算,萬一遭遇嚴重果損,卻因全區域平均量產仍高就會拿不到理賠,計算方式並不符合釋迦實際受損狀況,過去投保面積僅3.2%,農民投保意願很低,呼籲新型保險應衡量農民損失精細計算。

「新型態鳳梨釋迦保險」保險期間為11月1日至隔年4月30日,每公頃收入保障額度有40萬元及45萬元2種,保險費分別為1682元及5914元。本次保單農委會補助50%保費,台東縣政府也補助10%。

以保障額度40萬元每公頃保費1682元為例,農委會補助841元,台東縣政府補助168元,農民僅負擔673元即可獲得基本保障。但根據台東農業處統計,今年釋迦投保面積僅176公頃,和種植的5500公頃相比,投保面積僅3.2%。

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表示,卑南鄉種植釋迦的總面積約1300多公頃,過去曾發生過特定區域出現超過100公頃的嚴重落果,因採平均計算,結果沒有虧損但有投保的農民都獲得相同理賠金額。

反之,即使部分農民受損嚴重,但如果整體區域產量是增加的,農民一毛都拿不到,舊制計算方式不夠精準,導致農民投保意願低。

李建通表示,顯見保單的設計並不符合實際農損,理賠上應盡可能縮小並精準,不該再以區域產量來算。

農金局副局長周妙芳表示,只要當年度區域產量比近5年平均還低,有投保的農民都會獲得理賠,若當年度產量高於近5年平均,農民就得不到任何理賠。保險不太可能去計算個別農民的所得與產量損失,因此以區域計算較為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