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蓬萊米傳奇 湖田社區攜手臺灣大學開展原種米復耕之旅
位於陽明山竹子湖的湖田社區發展協會近年與臺灣大學農藝系攜手合作,展開一場原種米復耕之旅。早期由日本引進臺灣的原種米原先早已失傳,經過學者不懈的跨海追尋,使得這份珍貴的稻米再次在竹子湖地區綻放。臺北市工務局大地處表示,這場充滿挑戰的復耕歷程,期望重現蓬萊米的傳奇故事,也見證臺灣農業的堅韌精神與文化。
炎炎夏日的七月,竹子湖路旁有一群人捲起褲管彎著腰,正重現著傳統的農活「手工插秧」。湖田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永如表示,稻田中的獨特品種「中村種」,是早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引進臺灣的稻種,歷經多年改良,終成今日的臺灣蓬萊米,原本已經在臺灣消失,透過臺灣大學農藝系謝兆樞教授跨海追尋,在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找到已經冷藏三十年的中村稻種。2016年春天,社區民眾在竹子湖的田地裡,冒著大雨,親手插下中村種的秧苗,逐步復育至今,終於成為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這不僅是一片稻田,更是希望的實現,將中村種重新帶回臺灣土地。
臺北市工務局大地處表示,湖田社區與臺灣大學攜手合作,不僅將臺灣農業歷史重新擺上舞臺,更彰顯了農業專家在適應環境、改良品種等方面的無私付出,也讓竹子湖區域不僅成為蓬萊米的搖籃,同時以高山花卉和蔬菜種植而聞名遐邇。此外,蓬萊米故事館的成立,讓這個地方成為了深度探索蓬萊米歷史與故事的寶貴場所,民眾可深刻地認識臺灣農業文化的多采風貌。關於這場原種米復耕之旅的故事,可上「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榖東俱樂部」臉書專頁,深入了解這段感人至深的臺灣農業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