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宮後首次!川習終通話 貿易稀土談90分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的第一次「川習通話」,在美東時間周四上午展開。這場美中破冰通話持續了約90分鐘,川普強調主要談貿易,特別是稀土的出口爭議。會後雙方同意推進貿易談判,也確認了元首互訪的意向,但具體的時間表都付之闕如。而北京當局對這場川習通話的報導中,強調習近平提到台灣,但川普無論是口頭上或者網路發文,都完全沒有提及台灣。至於美股與亞洲股市,對於這場美中元首破冰通話,反應大多平淡。分析坦言,川習通話雖然能稍微緩和緊張,但美中深層競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 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06.03):「有關與習主席的潛在通話,我可以確認,兩位領導人可能會在本週進行對話。。」
早在幾天以前,美方就透露出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將進行對話的風聲。
但中國外交部始終拒絕證實消息;連川普本人都在週三(6月4日)發文指稱習近平「非常強硬」,認為要與他達成協議很困難。
就在各界對這場川習通話幾乎不抱期待的情況下,美東時間周四上午8點多,兩國領袖透過電話線,展開長達90分鐘的直接溝通。
美國總統 川普:「我們進行了非常愉快的交談,並理清了所有複雜問題。」
川普證實,與習近平達成推進貿易談判的共識。
因此除了5月曾在瑞士日內瓦,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對話過的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之外,
美國商務部長 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04.08):「他(川普)擔心的是中國會進行報復,而且根本不想公平對待美國人。」
將加上對中國立場向來更為強硬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與中方代表展開新一輪談判。然而,會談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卻仍未能敲定。
美國總統 川普:「我們與中國達成了一項協議,如你所知,但我們正在理清一些問題,主要涉及稀土、磁鐵和其他一些事情。」
川普不但親口證實,這場通話理清了稀土出口爭議,還在社群媒體發文強調,「關於稀土產品的複雜性,不應再有任何疑問」,暗指北京當局不應繼續卡稀土的出口。
但鑒於北京當局近期透過拖延稀土出口許可證的方式,遲遲未履行美中在日內瓦所達成的開放稀土出口協議,導致全球包括美國、德國與印度的汽車生產商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這回北京當局會否遵守承諾,仍屬未知。
美國總統 川普:「他邀請我去中國,我也邀請他來美國。我們都接受了。所以我會在某個時候和第一夫人一起去中國,希望他也會和中國第一夫人也一起來這裡。」
川普也證實雙方都有意互訪,但同樣沒有設定時間表。
鑑於美中上一次爆發貿易戰,也就是2018年後的7年多來,兩國關係幾乎都得仰賴美中元首在國際會議的場邊會面,才可能有所破冰或者推進,因此,這回川普提到的互訪如果真的落實,不但可以打破美中之間長達8年沒有「國是訪問」的紀錄,還可能為兩國關係與貿易談判帶來比較關鍵的推動力。
美國總統 川普vs.記者:「(你們有談到中國學生的問題嗎?你會追蹤他們來美情況嗎?)中國學生會來,沒有問題。坦白說,他們的到來是我們的榮幸。是這樣,我們希望有國際學生,但我們希望他們能被審核。」
至於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國務院表明,要對中國留學生簽證從嚴審核,引發不少陸生擔憂。川普則重申歡迎中國學生來美就讀,但強調要對國際學生加以審核,確保美國的安全。
至於北京方面,也在第一時間報導了川習通話消息,並把重點放在習近平所提出的,要求美方實事求是,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舉措。
央視主播:「尤其要排除各種干擾,甚至破壞,這尤為重要。習近平強調,美國應當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中國官媒報導還特別提及台灣議題,並再度把中方主張的「一個中國政策」塞到美方嘴裡。
然而川普本人不論是在記者會上,或者網路發文,都隻字未提台灣,還強調兩人對話聚焦貿易,並沒有討論到其他包括俄烏、伊朗等議題。
實際上這種中方強調台灣議題,但川普刻意迴避的作法,在4個多月前的1月17日,川普前一次、以候任總統身分與習近平通話時,也同樣出現過。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 納吉(Stephen Nagy):「(這是)中方把這個問題擺到檯面上來,(對美國)說如果你們承認我們的利益,公開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並且在美國對台灣的立場上不再採取戰略模糊的立場,我們或許可以推進某種貿易談判,緩和這種非常重要的關係,也緩和我們正在進行的長期戰略競爭。」
而整場川習通話結束之後,不但美國股市沒有出現慶祝行情,亞洲股市周五開盤也普遍平淡,顯示市場對於這場帶有破冰意味的美中元首通話,普遍不認為會對當前激烈的經貿科技競爭,帶來太明顯改進。
藍海顧問公司創辦人兼執行合夥人 肯特凱德爾(KENT KEDL):「稀土問題下週二之前不會解決。芬太尼問題週三之前也不會解決。穩定中美關係需要一些時間,而且情況極為複雜。這種緊張局勢仍然存在。因此,雖然這(川普通話)減輕了些許壓力,但絕不意味著壓力的減少,因為這可能是雙方迄今為止追求的最大的高風險貿易協議。」
分析坦言,這回的川習通話雖然小幅度緩解了當前美中的緊張氣氛,但鑒於上次美中關稅戰從開打到獲得初步協議,就花了至少1年半的時間,這回兩國面臨更大更深層的競爭,要尋求彼此的共識,恐怕更將會是耗時費年的工作。
更多 TVBS 報導
陸稱川習通話提台灣議題 總統府:注意到美中討論貿易、芬太尼
解讀川習通話 學者:避免貿易關係惡化、美對台政策未變
川習通話將落空? 川普發文怨「習近平太強硬、有夠難溝通」
大陸禁稀土出口「突變卦」 白宮官員:川普本周將與習近平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