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逐鹿太空 超美意圖明顯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中國企圖成為「全方位的超級大國」,積極拓展太空領域,與美國競爭的態勢明顯,而此「超美」志向究竟意在何處,外界依然霧裡看花。

中國在太空領域野心勃勃,如試圖建立足以與國際太空站(ISS)抗衡的太空站,建立衛星定位系統,建置最大口徑望遠鏡,也致力於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探測車登陸火星的國家;在此之前,中國是2018發射火箭次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成為第一個讓探測車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

中國與美國能夠合作的領域已愈來愈少,太空事業更是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競爭狀態,美國2011年即通過法案,禁止NASA與中國科學界合作,讓中國被排除在國際太空站之外。

中國的太空成就是中共執政的合法性來源之一,但倫敦國王學院國防專家希爾伯恩(Mark Hilborne)指出,西方的難點就是「不知道北京當局到底想做什麼」,尤其考慮到火箭可軍用,也可民用,而中國在這方面不透明,乃至有「軍民融合」的倡議等。

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空領域專家哈里森(Todd Harrison)表示,中國有能力癱瘓美國軍用、商用、民用衛星,不論低空、高空,或破壞、誤導美國的衛星定位系統GPS等,是美國軍方的「真正威脅」。

康乃爾大學學者海恩斯(Lincoln Hines)則說,中國一些載人計畫,成本極其高昂,任務極為艱鉅,在科學研究上並非有效的辦法,因此推高國內聲望,塑造軟實力形象,可能是比軍事擴張更重要的目的。

中國確實在採取行動,試圖消弭國際疑慮,例如國家航天局(CNSA)邀請外國科學家研究中國採集的月球樣本,接受外國參與中國正在建立的太空站的實驗等。

另一方面,中國官媒則在微信傳播文章,指中國要打破美、俄在太空的「雙頭壟斷」,待國際太空站退役後,其他國家將別無選擇,只能使用中國的太空站作科學實驗。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拜登政府加快租屋補助撥款 房東拒絕房客也能領
中國長征五號火箭殘骸 墜入印度洋 大部分已燒毀
疫情改變老年安養方式 居家照護成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