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8年 台灣出口東協大陸找契機

(中央社記者黃雅娟台北29日電)金融海嘯過去 8年,亞洲地區2011至2016年的出口平均年成長率僅3.1%,經濟部分析,先進國家復甦緩慢導致亞洲出口遲緩。未來掌握中國大陸、東協商機,可能是台灣增強動能的新機會。

經濟部統計處27日以「亞洲出口變動趨勢」為題,發布專題報告,分析國內外經濟情勢。若以 IHS環球透視機構15日最新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9%,優於去年2.5%,已是2012年來新高。

而世界貿易組織(WTO)12日報告也指出,2016年全球貿易量年增1.3%,創下2010年以來最低。2017年因全球經濟擴張回升至2.4%,明年估計將介於2.1至4%,有望寫下2012年以來新高紀錄。

觀察世界主要國家出口概況,美國2月出口年增率為4.8%;日本出口年增寫下連5紅,3月出口年增率飆上12%,是2015年2月以來最大成長幅度;南韓13.7%;中國大陸3月也有16.4%的亮眼表現。

台灣出口動能,由於半導體產業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之榮景,加上原物料價格回升,以及比較基期偏低等影響,第1季出口年增率高達15.1%,為近6年最大增幅;3月單月表現也同步出現雙位數成長,年增達13.2%。

受惠行動裝置推陳出新,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商機陸續發酵,行政院主計總處更預測第2季出口年增1成,持續有雙位數正成長的表現。

不過,自金融海嘯後,亞洲地區2011至2016年的出口平均年成長率僅3.1%,遠低於2001至2010年的10.1%;台灣同期的平均年增率1.9%,也低於中國大陸的3.8%,及南韓的3%。

經濟部分析,金融危機後,全球先進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復甦緩慢,需求疲弱的結果導致 亞洲出口成長緩滯。

此外,亞洲出口走緩,跟中國大陸經濟結構由投資、出口轉型為消費導向有關,加上供應鏈轉向在地化,對他國中間財需求減少,2001年的進口比重超過5成以上,2015年已降至35%。加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漸升,同步削弱出口成長動能。

如何加強台灣外貿發展,經濟部建議,應該掌握中國大陸新商機,積極加入東協國家產業供應鏈;而因應貿易保護主義興起,除了強化全球及區域經貿連結外,加速產業創新升級、發展差異化,有助於台灣尋求成長動能。10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