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停看聽-期待金管會新主委帶來新氣象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眾所期盼下,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日前提出六大核心施政方針,包括「強化資本韌性與風險管理」、「健全市場行為與公司治理」、「落實普惠金融與消費者保護」、「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加速金融與科技創新」、「強化永續金融」,面面俱到,具體明確。

國際金融創新與跨國合作一波波

對照國際,2023年12月7日新加坡與中國宣布開展兩國間的跨境數位電子人民幣試點,以及新加坡交易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ETF)產品互聯互通後,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瑞士、墨西哥央行及紐約聯準銀行亦於今年4月3日宣布聯手跟進「數位貨幣跨境結算」試驗。國際間金融創新不斷,台灣監理沙盒仍處於法規調適,業者申請入沙盒意願低迷,臺灣金融創新該往哪走?台灣金融科技又該如何突破?

檢視過往,金管會為了金融科技創新,應各界要求,推出多項「業者自律規範」,舉凡虛擬貨幣、P2P借貸媒合抑或是融資公司,但總給人感覺事不關己,或可說是權責不相稱,也可能是相互推諉亦或是其他原因,都不得而知。一切都在前金管會黃天牧主委正式面對立院質詢回答「所謂自律規範既非法律,也非金融法規」,讓自律規範的弔詭法律地位獲得完美詮釋。

在此之前,金管會授權要求銀行進行整肅之實,對金融科技相關產業執行「一刀切政策」,更表示若欲與之往來,必須切斷相關業務,否則斷其金流。難道金管會與銀行不知道金流是一家企業之生存命脈嗎?此作為只是更凸顯銀行對金融科技的誤解及專業落差,非但對產業沒有幫助,還深深造成銀行與業者矛盾衝突,「敢怒不敢言」儼然成為台灣金融科技最佳寫造,台灣業者都遭受如此對待,國際業者還有誰人敢與台灣接軌?

然而金管會內部卻仍奢望「舊瓶新酒」,單就以舊組織舊法規進行調適,冠以「保守穩健」推動金融科技,此舉終將注定台灣金融科技遠遠落後國際的悲慘宿命。

大開大闔,容錯創新,才能跟上世界潮流

新主委彭金隆本就深諳金融,亦了解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者亦敵亦友,深知唯有攜手合作共創市場,才能穩定金融、做大市場、邁向國際。反之,只會扼殺科技創新,阻礙金融國際化。若彭主委有心推動金融科技,不應瞻前顧後,而是朝向賴清德總統所提「亞洲金融科技中心」之政見發展,重新提報政院設立「金融科技局」而非僅是「金融科技創新處」,更應大聲疾呼、力促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攜手,共同推動創新科技改革金融,方能不負各方產官學及立法院所望。

最後,呼籲點子王彭主委,對於金融科技發展,要勇於「開大門走大路」、「容錯創新」,善用獎勵與輔導,拒絕管制與霸道,效法大禹治水「疏濬勝於防堵」,施政措施亦應與總統政見齊步走,推動AI(Active & Innovative)數位政府,落實普惠金融,跟上國際潮流,始得人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
台灣電路板產值 估破8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