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導演耿軍 把最好的精力留給電影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8日電)大陸獨立導演耿軍和金馬有緣,2014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新作又在今年金馬奇幻影展放映。在跟風的大陸電影市場上,他活得像個異數,有資本捧著來他還未必合作。

5月下旬,耿軍在上海季風書店放映今年初獲得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也是金馬奇幻影展參展作品「輕鬆+愉快」,與觀眾互動時,他說了個小插曲。

大受歡迎的印度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在大陸片名是「摔跤吧!爸爸」。耿軍說,不久前,他接到一通電話,對方想出錢請他拍一部「摔跤吧!爺爺」。

耿軍立刻回絕了。儘管帶著點幽默講這件事,但耿軍不改東北人的直爽性子,事後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跟風的東西令人討厭,這類沒有創造力的東西特別多,我40歲了,沒時間耗在跟風這種垃圾上。」

「輕鬆+愉快」拍攝成本加上行銷費用,大約花了人民幣140萬元(約新台幣616萬元),算是低成本製作,「電影真的不是錢的問題,好電影跟錢沒有直接對等的關係」。

中國大陸2015年電影市場票房成長驚人,許多熱錢因此湧入這個圈子。但耿軍依然是個獨立導演,對物質需求不高,平常拍廣告和企業宣傳片餬口。

正因為不靠電影吃飯,他希望以5年拍2部電影的節奏,紮實拍好電影,特別是有想像力、有意思的電影。

耿軍來過台灣2次,分別是為了參加金馬獎和金馬奇幻影展,2014年他以「錘子鐮刀都休息」獲得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

他說,獲得金馬獎在內的國際獎項,確實對他拍片有幫助,因為獲獎之後會有電影製作公司上門談合作。

耿軍非常喜歡台灣,無論是台灣的電影、書籍、觀眾、景色,甚至台灣的小吃和便利商店都讓他留下好印象,侯孝賢、楊德昌和蔡明亮的電影特別令他喜歡。

耿軍至今的作品主要都以他的家鄉中國大陸東北為拍攝的靈感。東北近年屢因經濟成長率大幅衰退上新聞,尤其在大陸當前「去產能」政策下,以鋼鐵和煤礦重工業為主的東北更是首當其衝,人才也不斷外流。

他的電影拍出了東北工業城的荒廢感,也透過小人物呈現荒誕的現實。有東北觀眾告訴耿軍,看了他的電影更了解東北,開啟了記憶中的東北,也發現了從未認識的東北。

耿軍出生在黑龍江省依蘭縣,離呼蘭縣(現為哈爾濱市呼蘭區)非常近,已故東北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他看了好幾遍,既熟悉又喜歡。同樣是描繪東北小地方的人情世故,觀眾或許能在兩人的作品裡找到某種共通性。

40歲的耿軍,沒有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沒有被捧上門的資本沖昏頭,被問到怎能如此淡定時,他說,為了賺錢耗盡自己最好年華和所有精力很不值得。當年他從東北小城到北京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做喜歡的事。

他說,「我掙再多的錢也是一個窮人,所以沒奔著掙錢去,這樣就可以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和電影有關的事了。」106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