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職人】彈藥整修所精細分工 安全第一

記者陳俊鈞/專題報導

彈藥為武器裝備運作重要一環,是發揮戰力泉源,因此,部隊需屯儲大量戰備彈藥,以維持部隊戰力。然彈藥歷經長期存放,難免因各種因素而有所變質或損壞,須透過彈藥整修、保養等程序,使彈藥「回春」,延長壽命;國軍部隊在北部地區擔綱這項重要任務的單位,即是湳湖彈藥庫整修所。

步入彈藥整修所,長龍般廠線,讓人咋舌!廠內則隨處可見「安全第一」標語,從進入整修所前的消除靜電,到穿著防爆圍裙及其他防護措施等,在在凸顯整修所對工作安全的堅持與要求。

待修彈藥魚貫由輸送帶送至各站,分別執行整修作業;透過作業人員精細分工,讓彈藥褪去變質的外衣,進而重生成為1顆合格彈藥,投入部隊戰備運用。

彈藥整修流程龐雜,以中小口徑120公厘迫砲彈為例,區分為「開箱及最初檢驗」、「卸發射藥」、「引信自動拆解」、「卸底火、卸點火筒」、「卸尾翼及裝引信塞」、「彈體除鏽」、「彈體噴漆及標誌」、「裝尾翼及合膛」、「裝點火筒、底火」、「卸引信塞及裝引信」、「裝發射藥」及「鉛封打包(最終檢查)」等諸多程序,缺一不可。

對於風險較高的引信拆除作業,則交由機械手臂自動化完成,將作業風險降到最低,以貫徹彈藥修製「零危安、零傷亡」之鋼鐵紀律與標準。

整修所作業官兵執行「卸發射藥」作業。(記者陳俊鈞攝)

官兵執行「卸尾翼及裝引信塞」作業。(記者陳俊鈞攝)

「彈體除鏽」作業揚起金屬粉塵,作官兵需佩戴防護罩保健康。(記者陳俊鈞攝)

「彈體噴漆及標誌」作業,精雕細琢。(記者陳俊鈞攝)

「彈體除鏽」結束後,接續進行「彈體噴漆及標誌」作業。(記者陳俊鈞攝)

整修所內隨處可見「安全第一」標語,凸顯整修之高風險。(記者陳俊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