鍊光藝術家林葆靈《若夢》畫展 抽象又具象

鍊光藝術家林葆靈《若夢》畫展  抽象又具象
鍊光藝術家林葆靈《若夢》畫展 抽象又具象

圖/展場作品「水燈與熱茶」(左圖)與「畫家與死神」(右圖)(圖片來源:索卡藝術提供)

【實習記者游理涵/臺北市報導】畫家林葆靈的《若夢—林葆靈個展》自10月3日起至11月4日止於臺北索卡藝術中心展出,這次的作品的發想於林葆靈在2017年赴日本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活動時,在山林裡所看到小村落燈火闌珊、如夢似幻的景致所創作,展出兩大主題區,一為《雪國》系列,一為《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系列。

這次個展取名為《若夢》,其中一個因素是藝術家在看到《紅樓夢》時所聯想到的名稱。林葆靈說,紅樓夢故事中的許多愛恨糾葛到最後都是一場夢,如夢似幻的情節其實和我們的人生很相似。而藝術家在創作這些作品時,其實就是在反映人生的際遇。

林葆靈的《雪國》系列,是其2017年前往日本新瀉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所看到的山林景致,心有所感而創作。他說,其實創作沒有一條事前規劃的道路,因為一直都很喜歡雪,所以就把在當地看到的景象畫下來。另一個是偏向藝術家個人內心的《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系列,以複合媒材所畫出的「小傢伙」,代表著藝術家不同的想法和心境。其中「畫家與死神」作品,是想表達人生短暫,林葆靈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期限。雖然感覺起來很負面,但他說,其實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盡力的創作,並將畫作傳承下去。

林葆靈,1981年生於臺北市,新加坡拉賽爾藝術學院畢業,回國後繼續研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的水墨創作組。有「鍊光藝術家」之稱,他擅長在製圖膠片上將顏料以流動的形式整合,創造出超現實的場景,在色與光影的交織中,捕捉影像在空間和時間的流動曲度。林葆靈曾參與新加坡「盛放台灣—台灣當代藝術展」,參展作品包括「俯瞰的夜晚街景」等。至今國內外聯展達四十多回,個展九回。曾獲得多項獎項,如2010年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Freeman Foundation)亞洲藝術家獎,2011年金車新銳油畫獎首獎等。在台灣、新加坡、美國佛蒙特州都有參與過駐村計畫。

林葆靈的作品以夜晚的城市光景為創作靈感,有時是漫步山林或城市街道。創作風格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拉扯、擺動,時而模糊空間,時而流動效果。藍紫色調最常出現於畫作當中,以強烈的光影技法展現。除了夢幻壯麗的景致描繪,象徵藝術家自我的《沒有名字的小傢伙》系列也是林葆靈的創作題材。每個小傢伙的身影都代表著他的生命經驗書寫,他以此系列表達個人對生命孤寂、無奈與堅持。

《若夢—林葆靈個展》逢10月份的國慶連假,不妨進入林葆靈創造的雪國幻境,感受日常生活經驗與潛意識交織出的景象,一起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