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齊亮相 貝珠衣盛裝重現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觀傳媒 報導
觀傳媒 報導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鎮館之寶「貝珠文物」終於亮相!市府文化局今(12)日在纖博館舉辦「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開幕式,由泰雅族頭目比令.亞布和耆老弗耐.瓦旦帶領族人進行祈福儀式,在口簧琴與傳統歌謠吟唱中揭開序幕。文化局表示,展覽呈現珍貴的貝珠織品文物,運用3D全息影像重現貝珠衣過去完整的樣貌,即日起展出至11月20日,歡迎民眾前往觀賞難得一見的珍寶風采!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鎮館之寶「貝珠文物」終於亮相!市府文化局今(12)日在纖博館舉辦「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開幕式,由泰雅族頭目比令.亞布和耆老弗耐.瓦旦帶領族人進行祈福儀式,在口簧琴與傳統歌謠吟唱中揭開序幕。文化局表示,展覽呈現珍貴的貝珠織品文物,運用3D全息影像重現貝珠衣過去完整的樣貌,即日起展出至11月20日,歡迎民眾前往觀賞難得一見的珍寶風采!
文化局專門委員潘美君表示,貝珠衣是泰雅族象徵財富與地位的貴重寶物,具有貨幣功能與作為聘禮的價值。過往只有族裡的勇士、頭目及有能力編織出此衣的女性才能擁有,被泰雅族人視為傳家之寶,在纖博館保存的貝珠衣文物中,就有一件是以麻線製作,並綴有約83,874顆白色硨磲貝的貝珠衣,已於103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一般古物」。
文化局專門委員潘美君表示,貝珠衣是泰雅族象徵財富與地位的貴重寶物,具有貨幣功能與作為聘禮的價值。過往只有族裡的勇士、頭目及有能力編織出此衣的女性才能擁有,被泰雅族人視為傳家之寶,在纖博館保存的貝珠衣文物中,就有一件是以麻線製作,並綴有約83,874顆白色硨磲貝的貝珠衣,已於103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一般古物」。

▲自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商借展出的《貝珠織品》。(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此外,近兩年在文化部補助下,由纖博館委託文化部指定重要傳統工藝泰雅染織保存者「人間國寶」尤瑪.達陸率領研究團隊,透過解密貝珠文物材料及製作技法,這次藉由展覽再現泰雅族優秀的織布工藝。
此外,近兩年在文化部補助下,由纖博館委託文化部指定重要傳統工藝泰雅染織保存者「人間國寶」尤瑪.達陸率領研究團隊,透過解密貝珠文物材料及製作技法,這次藉由展覽再現泰雅族優秀的織布工藝。

▲開幕活動貴賓大合照。(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潘專門委員也說,感謝尤瑪.達陸老師對於傳統文化復振的努力與貢獻,期待透過纖博館珍貴館藏文物的研究,與世界南島語族的歷史文化建立連結,讓立足台中的纖博館進一步走向世界。

策展人尤瑪.達陸提到,這次展覽也集結纖博館過往研究貝珠織品文物的成果,展出相當罕見的3件貝珠織品文物—貝珠衣、銅鈴衣、銅鈴腳飾,並商借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貝珠織品,包括頭冠、腰帶與貝珠布等9件共同展出。此外,特別製作全套貝珠盛裝的全息影像、繪製泰雅族傳統貝珠服飾穿戴圖及當代形式的穿戴影像,搭配珍貴的文獻及攝影紀錄,呈現纖博館對於復振原住民族傳統工藝的成果。

纖博館說明,「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在今日開幕式後,隨即由日本人類學家野林厚志教授與國立東華大學王昱心教授進行專題講座「貝殼珠如何在人類文化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下午辦理第一場工作坊,教導學員運用替代材料製作貝珠,以環境友善方式傳承貝珠工藝。第二場工作坊將於11月16日登場,邀請澳洲原住民藝術家Judy Wastan及國立東華大學林盛火老師前來分享交流。

文化局補充,今年10月迎接六週年館慶的纖博館,目前同時舉辦「福爾摩沙的容顏~台灣經典百色大展」及「第七屆纖維創作獎作品展」,展覽內容精彩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與,相關活動訊息可至纖博館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