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蛤蠣湯改寫的人生 Jason Wang

台裔美籍的Jason Wang被台灣媒體封為「亞洲廚神」,他本人卻是直到參加料理競賽節目,才知道自己其實滿會煮菜的。
台裔美籍的Jason Wang被台灣媒體封為「亞洲廚神」,他本人卻是直到參加料理競賽節目,才知道自己其實滿會煮菜的。

2017年,美國當紅的廚藝競賽實境節目上,出現了一位台裔參賽者Jason Wang,他端出一碗台式蛤蠣湯,一句「我爸媽來自台灣」,讓地球另一端的小島陷入瘋狂。

從當年的節目畢業後,Jason如今在台灣主持美食節目、當料理比賽評審,在美國則巡迴各地教做菜,希望用食物撩撥更多人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和認識,一如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他從飯桌開始熟悉父母的家鄉。在他眼裡,每道菜都具體而微地展現了當地的文化,每次張口,都能是理解和包容的開始。

去年12月中某日,我們和Jason(王凱傑)相約台北濱江市場,他穿著白襯衫、深灰色卡其褲和白球鞋現身,輕快穿梭亂竄的人群和機車,邊走邊向我們介紹他喜歡的蔬菜,「這是龍鬚菜,旁邊那個是過貓,都是台灣特有種,可以炒來吃,也可以燙一下涼拌。」他像個田野考查中的探險家,一一唱名看到的蔬果,好不容易買完需要的食材,轉過頭看到水菜,又大聲唸出日文Mizuna,老闆娘沒認出他,問他是日本人嗎?他表情有些尷尬,笑回:「我是美國人,我的爸爸媽媽來自台灣。」

Jason自在穿梭在忙亂嘈雜的早市人群,說比起東西拿了就走的超市,他更喜歡在採買之餘跟老闆聊天、學習不同蔬菜的季節、產地和料理方式。
Jason自在穿梭在忙亂嘈雜的早市人群,說比起東西拿了就走的超市,他更喜歡在採買之餘跟老闆聊天、學習不同蔬菜的季節、產地和料理方式。

Jason Wang小檔案

  • 中文名:王凱傑

  • 年齡:37歲

  • 學歷: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碩士

  • 經歷:美國麻州南牛頓高中音樂老師、Boston Baroque男高音、《廚神當道》第8季亞軍

  • 節目:《摘星秘密客》《料理之王》

成名蛤蠣湯 台灣隔海瘋狂

這句話和他的成名句如出一轍。2017年,當年33歲的Jason參加英國名廚高登(Gordon Ramsy)主持、在美國有400萬觀眾的《廚神當道》(Masterchef)節目,在淘汰賽中以一碗用蝦殼、薑、蛤蠣與白味噌熬出的台式蛤蠣湯,獲得高登盛讚「我認為這是項藝術」,問Jason對料理的熱情從哪來?他答:「我的父母來自台灣,他們有的不多,這些食材只會在特殊場合出現,所以我想懷著尊敬的心處理。」

Jason在美國《廚神當道》節目獲得亞軍殊榮。圖為他的成名作蛤蠣湯。(翻攝StarWorld)
Jason在美國《廚神當道》節目獲得亞軍殊榮。圖為他的成名作蛤蠣湯。(翻攝StarWorld)

這碗湯改寫了Jason的人生。他原本只是美國麻州小鎮的高中音樂老師,節目播出後,台灣媒體封他「亞洲廚神」「台灣之光」,住台灣的表妹傳訊「電視上都是你」,此前他只來過台灣一次,無法想像地球另一端的小島正為了台式料理在美國實境秀裡的佳評舉國歡騰,電視台寫臉書訊息邀請他上節目,還被他當成詐騙。2018年他來到台灣,見面會一開放報名就額滿,節目邀約不斷,他索性辭去教職、專心經營料理事業,除了主持節目、開私廚課程,也熱衷介紹不同的飲食文化。採訪前幾天,他在Instagram上開英文直播介紹台灣水果,用一把小刀橫切一粒柿子,大口咬下,自己一人在鏡頭前眼神發亮,「wow好脆!你聽這個咬下去的聲音!」

迷上隔離餐 愛便當菜海茸

他住在美國麻州,去年為工作在疫情中來到台灣,在飯店隔離了14天,原以為會鬱悶無聊,卻迷上為飯店便當拍照,喜孜孜地形容自己第一次吃到的海茸「有炒也有滷,有一點黏黏的、捲得像彈簧,好有營養,非常方便,而且味道很不錯。」他操著一口洋腔濃厚的中文,把多數台灣人吃到怕的便當菜形容得活色生香,邊說邊擠眉弄眼、放聲大笑,張力十足,像極美式情境喜劇演員。

Jason做的料理,多取材自和家人用餐的回憶,再增添不同辛香料和口感,希望滿足用餐者五感體驗。圖為他自創的淡菜料理。(翻攝Jason Wang臉書)
Jason做的料理,多取材自和家人用餐的回憶,再增添不同辛香料和口感,希望滿足用餐者五感體驗。圖為他自創的淡菜料理。(翻攝Jason Wang臉書)

1970年代Jason的父親赴美念工程碩士,來自北京、上海的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到美國同住,食物是主要的鄉愁來源,讓他自小在不同的飲食文化間遊走。感恩節同學家吃火雞大餐,王家的餐桌上則擺滿排骨湯、粉蒸排骨、紅燒肉、餡餅、豆沙包;同齡美國小孩做花生果醬三明治,他則是跟著外婆進廚房包餃子(他現場複誦口訣:「不要有空氣泡泡,不要包得滴滴答答,餡料不要弄到外面去,每一個都要包得均勻」)。

小學時他帶肉鬆三明治到學校,同學指著肉鬆說像大便,他定眼一看顏色還真有點像,卻不知從何辯駁。偶爾央求媽媽感恩節吃火雞,媽媽回:「我很忙,幫你買肯德基炸雞就好。」後來一家人開始入境隨俗過感恩節,但吃法依然中式,烤雞腿和雞翅總是第一個被搶完,美國人愛的雞胸肉片反而沒人要。

料理有己見 與母廚房開槓

年紀漸長,他偶爾會按自己的喜好做菜,在廚房裡和媽媽爭執不斷。「她個性很強,我則是想要做的就要做。」他嘰嘰喳喳地一人分飾兩角、重現當年爭執過程:「我說妳應該火開高一點、這個有放鹽嗎?她說你不該放這個,我說nonono,我就是要放,她說你知道我做幾十年了、你還講這個,你出去!」

Jason(右)第一次下廚是幫外婆包餃子,他仍記得當時餡料黏在手上的冰涼觸感。(Jason Wang提供)
Jason(右)第一次下廚是幫外婆包餃子,他仍記得當時餡料黏在手上的冰涼觸感。(Jason Wang提供)

他在美國土生土長,和傳統華人教育出身的爸媽難免衝突。考大學時他因爸爸一句「科學工作比較穩定」而進了植物系,結果念了半年就覺得無趣,2年三度轉系,每學期結束都哭著打電話給媽媽:「I don't like it!」最後爸媽終於棄守,「請選一個你喜歡的就好。」他按自己心意念了被視為出路不多的音樂系,最終拿到音樂碩士,又成為波士頓知名樂團Boston Baroque的男高音之一。

Jason(坐者)從小吃媽媽(右3)和外婆(右2)做的菜長大,雖然人在美國,卻對台式、中式料理知之甚詳。(Jason Wang提供)
Jason(坐者)從小吃媽媽(右3)和外婆(右2)做的菜長大,雖然人在美國,卻對台式、中式料理知之甚詳。(Jason Wang提供)

「我好幾年以後才真的了解,亞洲教育下的父母親推薦小孩當律師或醫生,是因為他們只接觸過這些人,沒有認識的人在其他不同的行業有成功表現…所以我也不會覺得要怪父母親,他們就是想給小孩子成功的路…我知道他(爸爸)是從一個好的角度來看,也知道現在他們年歲慢慢上去,個性是不會改變的,你要完全接受他們就是這樣子,然後找方式來(溝通)。」

如今又從音樂跳到料理,爸媽怎麼看?「他已經知道我的路線不是原來他們能想像到的,說我就自己衡量、自己做決定,我覺得他們對我自己亂闖的路線都有信心。」他大笑,現在爸爸偶爾來信檢討他的節目表現,他也會開玩笑地反嗆「我有到你辦公室教你怎麼工作嗎?」

親情帶入菜 好吃也有深度

爸媽終究還是最包容他的人。2018年他受邀回台上料理節目,一道「黃瓜鑲海瓜子」被評審挑出海鮮漿裡有未處理乾淨的魚刺,同為評審的媽媽卻說:「因為是你做出來的,我還是給你一顆星。」事隔2年,他仍滿心感動,「美國任何的海鮮料理,如果裡頭有刺,是很丟臉、很糟糕的…媽媽真的很了解我,雖然她的要求是完全的,但她還是用一種愛心的態度來…」他說著哽咽起來,一句話沒能說完。

Jason去年10月開始擔任台灣廚藝競賽節目《料理之王》的主要評審之一,這天他進棚錄總決賽,錄影時間超過10小時,卻仍精神抖擻,不時拿出手機自拍、記錄錄影畫面。
Jason去年10月開始擔任台灣廚藝競賽節目《料理之王》的主要評審之一,這天他進棚錄總決賽,錄影時間超過10小時,卻仍精神抖擻,不時拿出手機自拍、記錄錄影畫面。

家人的情感,成為他料理的情感來源和創新關鍵。「我看到食材,就可以回想到小時候是跟誰吃過這個,挑兩三樣同樣的食材搭配,就可以做一道菜,是好吃但是也有深度的。」他最出名的蛤蠣湯和天婦羅,也是因記得小舅舅帶來奇形異狀的象拔蚌,他不敢生吃,或許可用油菜葉包裹後油炸,「能不光是好吃,還可以引起一些感覺或是想法,我就會覺得這個是食物真的完美的能量。」

我請他用一道料理形容自己,他想了想,說應該是越南春捲,以過貓、山蘇、小捲為餡料,醬汁則以越南香料配橄欖油和白醋,融合台灣跟美國文化常見的食材,「吃了會覺得很豐盛,而且不同文化的味道合起來,也會是很舒服的…我想讓別人用他們舒服的出發點,來了解不同的文化。」食物是文化的具體展現,而沒人能用單一國籍來定義他。

《廚神當道》節目評審之一的美國餐飲界名人喬.巴斯提許(Joe Bastianich)如此評論他的菜:「能夠在一道料理裡面放入這麼多的情感,是一項很獨特的才能,吃到這些料理,我覺得我好像又更認識他了一些。」美食評論家胡天蘭則說:「他做菜的時候喜歡問你Right?OK?他其實很篤定,但是他還是非常關注吃菜的人,說他菜做得很不錯的時候,就感覺他的眼眶熱熱的。」

講評太直接 製作人被嚇到

他原本在高中母校當音樂老師,如今雖然轉行,仍把教育工作視為己任。採訪隔天,我們來到他擔任評審的廚藝競賽節目錄影現場,見他拿著手機拍下每一道參賽者的料理,又不時和其他評審交頭接耳,比參賽者還忙。一旁工作人員則向我們爆料,說他的評語嚴厲,很多選手都怕他。

Jason當評審對參賽者嚴格,自己在料理上也近乎偏執,中學時為求完美,一道蘋果派做了三天,最後卻不受表哥青睞,讓他當場大哭,如今他正努力減緩自己在食物上的糾結。
Jason當評審對參賽者嚴格,自己在料理上也近乎偏執,中學時為求完美,一道蘋果派做了三天,最後卻不受表哥青睞,讓他當場大哭,如今他正努力減緩自己在食物上的糾結。

「第一次錄影他一開口,我就覺得跟我以前做的台灣綜藝節目不太一樣,講評很直接,像第一集的主題是魚,他直接挑出一根魚刺,說有魚刺就是一件很失敗的作品,我就覺得,哇…連一根魚刺都很重要。」《料理之王》節目製作人李國鼎說。

他是最嚴格的評審,卻也是公認最愛哭的評審。最後一次錄影,他聽到參賽者的年菜是為懷念已逝的爺爺而做,一拿起麥克風就眼眶泛淚,又苦惱地說經紀人若看到他哭會罵死他。「我知道台灣是比較少那麼直接表達你心裡的東西,但比賽中發生的事情,真的讓我覺得感動,尤其是食物…一個菜不光是要好吃,還要有那種肉體摸不到的情感。」

來台樂逍遙 讓靈魂充飽電

採訪時,經紀人在一旁爆料,說去年4月起美國疫情嚴重,Jason在家自主隔離超過半年,9月一度因太害怕染疫而不願搭機來台。「想到要坐飛機我都要崩潰了…哥哥警告我機場裡每10個人就有一個有(感染新冠肺炎),你要有心理準備你可能會死掉。」他在電話裡向經紀人哭訴3小時,最後捨不得主持工作告吹,才咬牙上了飛機。到了台灣隔離完出關,他看到街上處處人潮、餐廳滿座,簡直嚇壞了,堅持戴著口罩吃飯、上瑜伽。

Jason去年難得在台長住3個月,吃遍小吃和水果,說自己的靈魂電池都被充滿。
Jason去年難得在台長住3個月,吃遍小吃和水果,說自己的靈魂電池都被充滿。

相較去年1月他為另一檔節目來台宣傳,彼時美國尚未出現病例,他走在當時已人心惶惶的台北街頭,卻堅持不戴口罩,還說「如果上帝要我得就會得(新冠肺炎)」,2個月後他回到美國,疫情爆發,換成他逢人就告誡要洗手、戴口罩。在各國國境受疫情阻絕的此刻,他是少數還能親身體驗文化差異的游離分子。

12月中他返美過耶誕假期,臨行前和記者餐敘,眾人關心他接下來十幾個小時航程如何防疫,他反而像未經歷封城鎖國的台灣人一樣氣定神閒,大聊自己沒事就上市場、逛花展,又和朋友到花東騎單車,「靈魂電池都被充滿」,如今只擔心冰箱裡還有柿子、芭樂、釋迦來不及吃完。臨走前,我祝他回美一路平安、今年再見,他深情望著我,說沒想到竟能得到這麼溫暖的祝福。在情感表達這件事上,他或許還是個標準的美國人吧。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味廚神番外篇】台美廚藝實境秀比一比 Jason說最大差別竟是善良
【台味廚神番外篇】料理偏執狂Jason 退貨食材只為堅持一件事
【一鏡到底】別忘了自己的名字 蘇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