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排尿異常 翁骨頭痛檢出攝護腺癌轉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75歲男性,長年有排尿異常問題,直到有次骨頭疼痛難耐才就醫,診斷為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頭3-4處及淋巴腺。經傳統荷爾蒙療法、手術切除後1年還是復發;再以傳統荷爾蒙療、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各半年,仍無法抑制癌細胞生長,所幸在加入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也逐漸好轉。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說,攝護腺癌初期大多沒有徵兆或症狀不具特異性,除了易和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外,國人對攝護腺癌的警戒心也不夠,病友常會忽略警訊,導致有近6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更有3成以上病友在初次診斷時就有轉移病灶。
歐宴泉指出,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占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占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則占10%。至於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年齡為60-80歲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相關罹病高風險群。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男性生殖科科主任黃逸修表示,黃逸修指出,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是透過抑制聚合酶PARP的活性,阻斷癌細胞DNA修復機制,進而導致癌細胞凋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PARP抑制劑單獨使用於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病友,可以有效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較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高出3倍。
此外,若是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併用,則可用於不分基因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友,且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增加8~11個月,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也降低3成以上。且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PARP抑制劑能使腫瘤縮小、降低PSA指數,讓病友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