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型干擾素治B肝 停藥續控免疫

在治療過程中,醫師無法長時間叮嚀、確認患者服用口服藥物是否確實,更增加了因為隨意不服藥所引發的肝炎風險。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由於沒有痛覺神經,B肝患者不易察覺自己患病,往往發現異常時,症狀已較難被妥善控制。醫師表示,若帶原者發現後未正確積極治療,B型肝炎病毒易從慢性肝炎演化成肝硬化,甚至轉變成肝癌,患者千萬不可輕忽,應依照醫囑接受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肝炎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林俊彥醫師表示,根據統計,慢性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的機率是常人150倍,而台灣每年約有1.3萬人死於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疾病,因此,B肝患者在治療上不可不慎。B型肝炎治療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干擾素注射二大類。兩者相比,目前國內採取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較多,但這類患者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停藥後又復發,或是因抗藥性而影響治療成效。
口服藥無法調節免疫 停藥易復發
究竟口服藥物為何容易在療程結束停藥後又復發呢?林俊彥醫師指出,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轉為阻斷B肝病毒DNA合成、抑制B肝病毒的生長與複製。雖然在服藥期間,病毒量通常可有顯著的改善。
但因為口服抗病毒藥無法調節免疫系統,難以使免疫系統恢復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因此有1/2左右的患者在停藥後,會出現病毒量回升的現象。若沒有加以留意追蹤,一旦病毒量大幅上升,易產生急性發炎與嚴重的肝炎,甚至誘發猛爆性肝炎、而危及性命。


此外,因為部分患者的藥物順從性不高,在治療過程中,醫師無法長時間叮嚀、確認患者服用口服藥物是否確實,更增加了因為隨意不服藥所引發的肝炎風險。
長效型干擾素調節免疫 治療副作用低
B型肝炎治療除了上述提到口服抗病毒藥的方式外,干擾素注射也是B肝患者的另一種選擇。雖然與口服藥物相比,長效型干擾素需每周施打的方式,降低了就醫的便利性。
但干擾素與口服抗病毒藥相比,干擾素除了能抑制B肝病毒複製之外,還能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有機會恢復免疫系統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在停藥之後,仍能持續進行免疫調節,較不易出現病毒量回升的現象。且干擾素注射的一年治療期程較為明確,較無需擔心停藥後的病毒復發所引起的急性肝炎。
新婚夫妻備孕 B肝擾亂生育計劃
最重要的是,傳統口服抗病毒藥的治療方式,除了後續復發可能較大外,花費時間較干擾素注射多出許多。每次治療療程最短服藥3年、最長可達6年,若一般患者或許還可以接受,
但是,對於有備孕計畫,一方卻有B肝問題的夫妻來說,口服抗病毒藥3-6年的治療時間實在太漫長,不僅擾亂生育計畫,更會錯過黃金生育期。因此,相較於口服藥物,療程以半年、1年一期的長效型干擾素,不僅無抗藥性問題,也能縮短療程時間,不打亂夫妻的備孕計畫。
【醫師小叮嚀】
林俊彥醫師叮嚀,有B肝問題的患者,除了遵循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外,B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保持好心情與良好的作息,不要吃來路不明的保肝藥、補品、保健食品,以免增加肝臟負擔。並避免服用、施打含有類固醇的藥品,以免破壞免疫系統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