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學魔術3大好處,台南市率先列入延緩失能官方課程
你看過魔術嗎?你能破解魔術、表演魔術嗎?有一群長輩不僅做到了,他們也向世界證明魔術能改善認知、減少憂鬱,並且讓這套魔術課程獲得政府認證,造福更多人。而這個獨特的故事,都要從21年前一個醫學生說起。
21年前,還是醫學系2年級的李貫廷被同學的魔術表演吸引,加入了魔術社,從此心醉神迷。21年後的今天,李貫廷成為家庭醫學科醫師,發表全球首篇證實魔術能改善長者認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並依據這些實證發展出魔術課程。台南市的社區長者,將是全國第一批可以此預防延緩失能的幸運兒。
這套魔術課程一共6週,每週2次,每次1.5小時。每次上課先讓長輩看一個魔術,體驗魔術的神奇效果,然後請大家思考這套魔術背後的祕密是什麼,鼓勵每個人盡情發表意見。
接下來,魔術師破解魔術,再帶大家製作魔術道具、學習表演魔術,最後長輩一一上台表演,享受掌聲。課後還有「回家作業」,鼓勵大家表演給親朋好友看。最後一次上課就是成果發表會,每個人都可以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魔術來發表。
6週魔術課,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減少憂鬱、提升自尊
李貫廷與成大研究團隊設計了3個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這套課程,結果都看到很好的成效,陸續發表於國際期刊:2022年《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2022年《Geriatric Nursing》、2023年《Psychogeriatrics》及2024年《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首先是24位60~80歲輕微認知障礙患者,他們接受6週魔術介入之後,認知功能顯著提升,反應速度也有顯著進步。第2個研究是12位輕度憂鬱的護理機構65歲以上住民,6週魔術介入後,憂鬱症狀也明顯減少。第3個研究是38位60~90歲相對健康的社區長者,6週魔術介入後,自尊量表和憂鬱量表的分數都有顯著進步,心理健康獲得提升。
效果怎麼這麼好?李貫廷分析,觀賞魔術的時候,人的注意力會提升,心理會面臨期望衝突、因果衝突,也會被誘發驚訝、好奇。這些認知上的衝突會刺激與監測衝突錯誤有關的腦區,進而促進大腦去推理和解決事件。
表演魔術階段則涉及3大類型的訓練,首先動作要協調,表演中必須要控制不必要的動作和反應;再者是要有序列記憶,必須熟記多步驟的動作程序和時機;最後是口語互動,表演時需要隨時根據觀眾反應來調整台詞。
體驗到魔術帶來的驚奇、歡笑,還有破解魔術的成就感、享受觀眾的掌聲,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自尊、自信、自我效能。表演魔術的過程中也涉及社交人際互動,這也是魔術作為一種「社會心理介入方法」的堅實基礎。
阿嬤用魔術變出紅包,成為兒孫偶像
魔術有這麼容易學嗎?製作魔術道具,有這麼簡單嗎?李貫廷說,魔術的難度光譜很大,道具簡便、15分鐘就能初步掌握的魔術不少,只要多練幾遍,就會更沒有破綻。很多長輩不僅很快學會,還能舉一反三,把魔術道具改良或放大,做出自己想要的把戲。
比方說,有個魔術只需要一個空心貫穿的筒狀物,魔術師對它「施展魔法」之後,就可以從裡面變出絲巾、筆、撲克牌等小東西。有個阿嬤學會之後,過年時就用這招變出紅包,瞬時成為全家兒孫的偶像。還有學員自製更大的空筒,成果發表會時變出一把玫瑰花送給李貫廷和助教。
醫師也有魔力,學魔術帶來自覺
一個熱愛表演魔術、欣賞魔術表演的醫師,會如何看待醫病關係?對李貫廷來說,雖然施展醫學專業的是醫師,但聚光燈其實是照在病人和家屬的身上。
李貫廷回憶大學時跟著魔術社參加義演,去過不少養護中心、護理之家,長輩觀賞魔術時那種專注、開心、振奮的神情,令他難忘。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去台大醫院家醫科安寧病房的定期慶生會表演。家屬原本定睛於生命末期的眼睛,因為他的表演而看見一些小奇蹟,愁容綻放出笑容,沉重的病房空氣頓時化為輕盈的歡笑聲。
李貫廷說,魔術表演重視觀眾的情緒反應,目的是希望觀眾開心,這跟家醫科全人醫療的概念很契合,要考慮病人的心理健康、情緒狀態。
「學魔術也給我一種自覺,能夠意識到醫師在病人面前所施展的力量,」他舉例說,如果醫師希望誘導病人接受A選項,可能會一直講A的好處,談到B選項時則偏向談壞處,這就類似於魔術術語中的「強迫」,有損病人自主。李貫廷說,有時候醫師已經運用魔術師的技巧而不自覺,但學習魔術讓他多了一份自覺,更能夠意識到自己在醫病互動中的影響力。
魔術課程正式列入預防延緩失能方案
目前這套魔術教材與運動課程結合,名為「魔術運動嘉年華」,已列入台南市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指導員完成實習,就會在台南市長照關懷據點提供給更多市民。
如果台南市施行成效不錯,未來也有機會提報到衛福部,成為全國的方案。在此之前,如果其他縣市的長輩對魔術有興趣,李貫廷建議,可以先到社區大學或救國團選修魔術相關課程,體驗魔術的魅力。
延伸閱讀:
從家暴到性別風波「台灣拳后」林郁婷:學拳擊不是要欺負人,而是保護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