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20年追蹤研究 波灣戰爭症候群與耗乏鈾無關

編譯施欣妤/綜合外電報導

1991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大量英美參戰士兵出現失眠、腹瀉、肌肉疼痛與認知障礙等症狀,被稱為「波灣症候群」,許多人認為此病原因是當時大量使用的「耗乏鈾」(depleted uranium)彈藥與裝甲的放射性造成,但最新出爐研究報告認為,「耗乏鈾」並非罪魁禍首,而有可能是神經毒劑沙林或殺蟲劑。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與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團隊,耗費20年針對154名老兵追蹤研究,其中106人患有「波灣症候群」,另48人則相對健康,並且透過測量受試者尿液中「耗乏鈾」殘留,釐清兩者間的因果關係。

除了持續追蹤外,這些受試者也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分別至醫院接受長達1週的觀察與訪談,並且根據個別對象描述可能暴露於耗乏鈾的情況,推算每個人可能暴露耗乏鈾的程度,以及其可能吸入的鈾同位素在體內衰變可能性,至於48名健康老兵中,有半數根本沒參加波灣戰爭,或曾在具「耗乏鈾」環境下曝露。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流行病學博士海利表示,不管是患有波灣症候群或對照組的退役士兵,研究並未在他們身上發現「耗乏鈾」的痕跡,因此推斷「耗乏鈾」與這些被稱為「波灣症候群」的諸多症狀,並無關聯。

樸茨茅斯大學鈾衰變專家派瑞希教授也坦言,研究結果「令人驚訝」,因為其排除了數十年來,人們對「耗乏鈾」的質疑;研究團隊也懷疑,「波灣症候群」真正的罪魁禍首,可能是洩露的伊拉克神經毒劑,或聯軍在營區噴灑的化學殺蟲劑,但欠缺進一步證據。

根據美軍統計,50萬名參與過1991波斯灣戰爭的美軍中,約有25%長期受到疲勞、頭痛、關節痛、暈眩等各種慢性症狀所苦,英國也有大約3.3萬參與是役的老兵罹患「波灣症候群」。

最新研究證實,「耗乏鈾」不會造成波灣症候群。圖為波灣戰爭期間,美軍使用「耗乏鈾」彈的M1戰車。(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最新研究證實,「耗乏鈾」不會造成「波灣症候群」。圖為波灣戰爭期間,美軍使用「耗乏鈾」彈的M1戰車。(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波灣症候群」困擾英美十餘萬參與參戰老兵多年,至今原因依舊成謎。圖為波灣戰爭士兵配戴防毒面罩與防護服。(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