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基金會董事余文儀醫師 獲醫療奉獻獎

由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創立、厚生基金會主辦的醫界最高榮譽獎項「醫療奉獻獎」於日前揭曉,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有8名,分別為朱樹勳、余文儀、蔡輔仁、呂若瑟、許瓊心、林永哲、周玉英、黃明裕;團體醫療奉獻獎為屏東縣牙醫師公會山地偏遠巡迴醫療及身心障礙醫療服務團獲獎。其中,在台東開業的余文儀醫師是此次花東得獎的唯一代表,他也身兼門諾基金會董事、東社前社長等職務。

在台東執業35年的余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所醫師余文儀,在高雄醫學院就讀時,接觸到高醫建校精神是經典醫學範例「切膚之愛」,描寫1928年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醫師,割妻子四塊皮膚移植給病童的故事,讓當時的年輕的余醫師深受感動。余文儀醫師自高雄醫學院畢業後,分別在榮總、長庚、光田等醫院服務,也曾赴美國南加州耳科醫學中心、西北大學頭頸外科研修,當時是台灣前10位出國受臨床專業訓練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並取得了美國醫師執業資格,可說前途大好。

後來,他毅然決然捨棄西部從醫的高薪,1986年(民國75年)到資源匱乏的台東開業,迄今看診服務達140萬人次,可說是台東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先驅與守護者,以人數算下來,平均每位台東人都被余文儀醫師看診過五次。

余醫師說起當年想到偏鄉開業的契機,他說,在台北榮總擔任總醫師期間,當時有幾個例子讓余醫師感受到偏鄉確實需要基礎醫療。其中之一大約是在1979年(民國68年)時,有一位來自玉里的18歲原住民搭乘醫療直昇機來就醫,他因中耳炎併發八種病症(腦膜炎、腦部膿瘍等),當時還是住院醫師的余醫師見到他時是發高燒、頸部僵硬、顏面神經麻痺、意識不清等等,余醫師與當時的主治醫師連江豐一起治療他,為這位患者開了一次耳朵的刀又動了三次腦部手術,曾幫病人抽腦深部膿瘍多達20cc,病人住院87天才脫離險境;另外一病例是台東有一位國三女生有嚴重腹痛,一直沒診斷出是盲腸炎,後來盲腸裂開併發腹膜炎,雖以專機送到台北就診,最後也是無法救活她的寶貴性命。這件事讓年輕的余文儀醫師相當震撼:區區中耳炎和盲腸炎,在偏鄉沒有醫師做適當治療,竟會引致如此嚴重症狀,而偏鄉的交通阻隔,只有到非常重症才能坐醫療直昇機到台北就診的景況,也令他十分感嘆,從此讓他埋下想到偏鄉服務、為基礎醫學盡力、為偏鄉社區居民服務的初心。

位於台東光明街的余耳鼻喉頭頸外科在1986年(民國75年)開業,採取一、二樓是診所,二樓兼手術空間、觀察床、內視鏡、雷射設備等設施,以一個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所而言,他的診所設備相當先進。余醫師提到前衛生署長林芳郁曾講過一段話讓他印象深刻:「所謂名醫掛號就要等一兩個月,但是真正對社區有幫助的,是陪伴民眾的良醫。」余醫師表示,他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當「良醫」而非名醫。

余醫師開業時,台東馬偕醫院尚未開設,台東馬偕在1987年(民國76年)開設後,頭兩三年也還沒有設置耳鼻喉頭頸外科急診。後來台東馬偕醫院設置了耳鼻喉頭頸外科急診,但余醫師的工作並沒有比較清閒,他說每到週末就非常緊張,因為大醫院週末休息,病患一有緊急狀況就往他這兒送,而且常常是重症,只好自己盡力處理。一直到現在,由於大醫院夜間門診時間有限,余醫師還是收治了許多耳鼻喉頭頸外科的急症,有些還包括西部來遊玩,突然發病的遊客,彌補了偏鄉夜間醫療的不足。

余文儀醫師現齡七十歲,仍在台東光明街看診、繼續服務,問他幾時退休,他笑笑地說,有太多病人都還指名要他看診。若大家還有需要,他就會持續在台東服務,直到看不動為止。余醫師十分謙虛,覺得與台東的一切都是緣分,因受到蘭大衛醫師「切膚之愛」的感召,深深感受到醫術是主的賜予,而在偏鄉多年經歷是服事,他引用聖經舊約彌迦書的經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在偏鄉的路上,他會繼續與最弱小弟兄同行。


台東開業的余文儀醫師是此次花東得獎的唯一代表,他也身兼門諾基金會董事、東社前社長等職務。圖/門諾基金會
余文儀醫師小檔案
年齡:70歲
學歷:高雄醫學院
經歷:
1976年,先後在榮總、長庚、光田等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總醫師
1981年,南加州耳科醫學中心、西北大學頭頸外科研修,美國醫師考試及格
1983年,陽明醫學院臨床講師、高雄醫學院部定講師迄今
1986年,台東開設余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所

主要事蹟:
2009年,莫拉克颱風88風災南迴偏鄉義診醫師
2016年,獲衛生福利部資深醫師獎
2020年,厚生基金會第三十屆醫療奉獻獎個人奉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