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傷口的照護迷思 優碘要謹慎使用

如果有不小心受傷了,您會如何處理傷口呢?或許有不少人使用優碘消毒,但過度消毒,反而不利於傷口癒合。醫師表示,乾淨的傷口不需要每次消毒;還有,想要加速傷口癒合,有一個重點,就是不能太乾燥,可以在傷口外覆蓋紗布,維持一定的溼度跟溫度。

蕭同學腳上的擦傷是日前車禍造成,經過醫院處理後,回家簡單照顧。

民眾 蕭同學:「我只有用生理食鹽水,跟它的藥膏。」

過去認為傷口充滿細菌,用優碘、雙氧水、紅藥水等清潔可避免感染,但其實就醫處理後的傷口,不需要再特別消毒。

台北慈院整形外科醫師 魏林瑰:「消毒藥水一般是利用,蛋白質的變性 造成細胞的破壞,以及細菌的死亡,我們細胞也會理論上受一點點傷,可能帶來自己組織的傷害,我就不會建議我的病人這樣處理。」

一般民眾也認為,乾燥有助於傷口癒合,因此避免包紮,但醫師表示,保持微濕潤狀態,復原會更快。

台北慈院整形外科醫師 魏林瑰:「乾了是因為缺水,缺水細胞長不起來 所以它才不感染,相對的 自己組織的細胞也會長得慢,所以通常我會希望我的病人,他的傷口是包起來的。」

民眾可以在乾燥傷口上,塗抹藥膏後包紮,提升濕度與溫度,幫助細胞修復。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疫後迎失智海嘯 互助家庭走過難關
節能的挑戰 德國殯葬業為天然氣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