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之亂》開藥視同住院?林靜儀:勿以給付認定影響專業醫療處置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壽險業者推出各類防疫保險,如今隨著確診人數攀升,核保、申請、契約履行等爭議頻傳。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呼籲金管會、保險公司等單位應尊重醫療專業裁量,不要以保險給付影響醫療處置,也避免醫療人員承受確診者「要求開立可核保證明」的壓力,做出不符合病患況狀的醫療行為。

林靜儀在臉書表示,日前收到很多陳情,由於防疫保單中對住院給付認定有一定標準,有些有投保的確診者堅持要求醫師開抗病毒藥或是清冠一號,藉此作為「住院」的認定,獲得保險給付。她認為,對於一個突變數次、疫苗與治療模式都在不到2年內研發的病毒,防疫政策全球都在變動的傳染病,敢賣保單,保險公司就要承擔保單設計時的經濟模式評估。

林靜儀提到,2020年最初我國防疫政策,是確診者即使沒有症狀也必須在負壓隔離病房待到驗不到病毒,一直到後來改為Ct值判定,又改為除專責病房外也能在集中隔離檢疫所、防疫旅館;到現在改為特定條件個案經醫師診斷收治住院,需觀察或獨自在家風險高者集中隔離檢疫(有醫護照護),輕症確診者居家隔離即可。

林靜儀指出,台灣的住院條件比其他國家寬鬆,確診者居家隔離也主要是為避免繼續擴散,而非治療需求,這種時候,把「居家隔離用藥與否」認定為是否視為住院,就帶來臨床醫療人員很大困擾。「就拗醫師開藥啊反正不吃」的那種訊息,以及醫師們遇到明明不需開藥但確診者硬要的困擾,就跟「開藥視同住院」的認定宣布有關。

林靜儀表示,可以理解金管會當初是為了避免民眾因為保單原因要求住院的思考,但是後續在討論何謂「醫療行為」、「住院」、「視訊診療」、「視訊關懷」的定義,卻都沒有跟醫事司討論名詞定義。居隔目的是為了防止感染擴散,而不是該住沒有住。

林靜儀:醫師恐有被事後審查與問責的風險

對此,金管會稱會再與公會討論所謂住院、居隔給藥等等的給付認定指引,但林靜儀認為,這些擴大且不正確的認定已經再次造成民眾為了給付而要求非必要之醫療行為或藥品開立,完全視醫師專業於無物,又讓醫師承擔了「認為不需開藥而被民眾罵」和「為了不被民眾罵只好把症狀寫嚴重一點來開藥」的道德風險,甚至未來可能面對健保署、衛福部的事後審查與問責。

林靜儀呼籲,金管會、保險公司,尊重醫療專業裁量,不要再以保險給付影響醫療處置。她並指出會要求衛福部未來不得對於疫情期間醫師開立處方的部分進行事後追討或嚴格認定。針對醫師們,她則提醒,因為民眾的保險,在病歷書寫上不確實,可能會有風險。會繼續要求相關單位尊重醫療專業裁量,讓保險歸保險、醫療歸醫療。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幕後》蔡英文任內兩岸不會有事?台海危機爆點 蔡政府緊盯這時刻
相關報導》 自然感染可獲「抗體護身符」?醫師直呼大錯特錯:難保不會留下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