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聊天室》客家情的跨國交會-當森美蘭遇到苗栗
「真情在鄉間,活力在民間」,這是十餘年來帶著國際生参訪台灣鄉村的記憶。九月廿八日,跟著馬來西亞客家文化協會参訪苗栗,深深感受客家純樸、熱情的好客精神,以及客家活力在苗栗的經驗。
想不到的,都歡喜來到
「不遠千里來相會」是人性真情的流露。第一個讓馬來西亞参訪團驚喜的是,他們想見的客家人物都在行程中一一意料之外地出現。《千年客家》作者湯錦台、香港客家會館長林文映,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前院長張維安、聯合大學客家學院前院長林本炫、聯合大學客院教授俞龍通、范瑞玲全都笑臉相迎。
住在銅鑼的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等於是台湾客家文化博物館。馬國客家文化協會森美蘭分會會長孔菊華說,参觀了「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後,再來参訪台湾客家文化館,對於台湾的常民客家、文化客家和公民客家有更多的了解,特別是對台湾客家在保鄉抗日等歷史事件中所顯現的忠義精神,十分感動。
青花、陶瓷、文創、客家產業鏈
森美蘭分會理事邱誌庠博士曾在高雄樹德科大從事教育研究多年。他認為族群文化的永續產業是發展的載體。沒有產業,經濟不會成長,文化也會虛空。森美蘭客家文化協會設有客家博物館,做為經由文創、帶動經濟的平台。在「五穀文化村」的参訪對話中,湯錦台說:「青花瓷在全球貿易舞台中,是歷史客家工匠的精髓,也是現代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典範。客家族群應該整合跨界跨業的力量,客家陶瓷更加發揚光大,而苗栗是很有才情的據點。」苗栗柴燒陶藝創作協會榮譽理事長徐穩祥說:「柴燒是苗栗很有地方特色的陶藝,新的創作近年也如紅杏春意鬧。」
張維安教授研究海外客家和博物館多年,他說:「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是台湾和世界客家思考未來客家博物的開始,這是客家子弟共同的功課。」隨著數位、元宇宙等科技的發展,博物館又進入了嶄新的無圍牆的領域。参與多次族群藝文博覽活動策劃的林本炫教授說:「博覽的精髓在文化、創意、設計和科技的無縫接軌和整合。台湾和苗栗都有一些成功的經驗。」
客家在台灣,現代客家的新焦點
客家人在台湾的現代成就是值得借鏡的焦點。客家總商會秘書長陳晉業說:「馬華文化在華人世界是珍貴的資產,音樂、小說和電影都很有時代的心聲,客家人在台湾的同一領域,例如:侯孝賢、楊德昌、賴聲川的國際成就,與世界客家也大有乘數效益的整合空間。」站在聯合大學的半山上,人手一杯貓裡紅茶或咖啡,望著遠山,大家多了客家情懷。
真情在鄉間,活力在民間。苗栗頭屋鄉民奉茶、唱歌、掌鼓、吹笛,迎接馬來西亞客家参訪團(圖文:陳晉業)。
民間自發性的活力永遠是推動族群文化、延續其精神的最佳命脈。好客不是被動的等待,而且是主動、熱情的跟催。在参訪團前往頭屋社區的過程中,村長太太林寶珠精心地安排接待禮數。先是由村長張世賢和陳垣蒼奉上一杯30年的柑酸茶,甜甜心意,酸酸食意,準備好好待客,大碗吃飯、喝湯、飲酒。社區村民男女老幼大門前排成兩排,高唱山歌、熱情鼓掌歡迎,沒有矯柔,沒有造作,熱情歡迎遠來的客人。
八音、小炒、山歌,客家情
参訪團進入大廳,薪傳獎得主謝其國吹奏的高亢八音突然響起,瞬間振奮起旅途中疲憊的異鄉遊子。更令這些客人意想不到的是,苗栗縣長鍾東錦的夫人--陳美琦、民政處副處長呂岸霖、頭屋鄉長徐鑫榮和一些官員早站在舞台前迎接著。縣長夫人親民的身段和親切的問候讓他們紛紛拿起手機,合影拍照。村民不分男女老少也來湊熱鬧,好像宗族大團圓。
聚餐是不會寂寞的,客家人的晚餐尤其如此。台上有頭屋客家樂團的演奏和村民的演唱。桌上有敬食聲、勸酒聲,吃飯要盡意,飲酒要盡情,食飽出門再相送,相互祝福五湖四海皆平安,彼此約會早日歡喜再相見。「謝老師找時間過來教我們唱客家山歌喔!」「林院長,我們有人想上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所研習,怎麼申請?」「徐經理,苗栗陶瓷好棒,森美華客家博物館要展覽。」話說不完。
遊覽車開動了,車上的人全都站了起來,向著車窗外的人揮手、揮手、揮手,告別;然後,車內事外的人相互招手、招手、招手,珍重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