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聊天室》選後,看三黨的原形!

「危機可以讓人顯現真正的顏色」,這句危機的至理名言,正好可以套用在選後觀察國民黨民進黨和民眾黨近日的表現上。甚至可說,原形畢露,高下立判。
首先來看國民黨,這幾年這個黨看來是生病了,病的很容易自嗨,但不太會自責和自省。這種病在高層黨工身上特別的明顯,敗選後立即對外找戰犯,而不是自我檢討,豈不奇怪!
勝選後的隱憂
勝者為王,贏者全拿的選戰尤其現實。民進黨雖然險勝;但是,怎樣?贏就是贏。照民進黨以前的霸道作風,上上下下如果氣焰高漲並不意外;然而,「勝後的隱憂」居然是他們綠到出水的社群發出的呼聲。反觀有一堆藍營前任或現任高階黨工在的社群卻是指頭朝外,指責郭台銘、柯文哲,猛酸黃珊珊,抱頭同温取暖,怎麼會這樣?
勝不驕、敗不餒,說的容易,做起來,兩者都不簡單,喜歡說假話的政治人物尤其知易行難。民進黨贏了,看看人家的社群怎麼說?他們認為民進黨保住了政權,國民黨取得國會最大黨,民眾黨成為國會的關鍵,各有所獲。而所有小黨,全軍覆沒,呈現全新的格局,確實勝不驕,理性地面對現實,也感性地欣賞別人的成就。國民黨呢?以看到3字樣為例,無論包裝物品或同聲文字,都可照相Po在各社交平台,相互轉傳,大酸民眾黨人士。也嘲諷別人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忘了國民黨這次侯友宜硬比韓國瑜那次又少掉了近85萬張票,政黨票也掉到第二,沒穿褲子豈只是民眾黨呢?
敢講,豈有人聽?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很敢講,硬批國民黨高層在此次選戰中犯了三大致命錯誤。他是國民黨中評委,選戰中不少智庫老臣或敢言的學界人士紛紛被冷凍,他們預期選後很快就會被掃地出門。前總统馬英九的「信習說」,其實是被過份簡化的斷章取義。任何談判如果雙方互不給些信任,凡事猜疑,如何談?這是談判的基本道理,侯營和國民黨高階居然可以正經八百地打臉馬英九,而不是發現事實,替他辯解,選前之夜還不邀他參加。唉!這種黨還需要敵人嗎?
民進黨社群說:「在未來全新的格局,政治生態如何演變,變數太多,沒人可以預測。」國民黨的社群卻顯然仍停留在找他們認為害他們敗選的戰犯中。柯文哲在敗選之夜就和民衆黨團隊放眼2028年了,15日的晨會並分派好立委應守的政策地盤,二年後的縣市長選舉也有初步方案,黨務部分更對發展地方组織下了眉目。民衆黨從這次選戰中看到了青年新秀,並決定給他們發揮空間。國民黨何時醒來呢?
靜下心來檢討吧!
賴清德這次得票只有558 萬,比四年前蔡英文的817 萬,少了約 260 萬票。這些票,因為不滿低薪、高房價、貧富不均等原因而轉投柯文哲。這段話是民進黨選後就丟出的檢討。他們知道危機在於新世代所關注的議題更在經濟。新政府今後也許必須更加聚焦內政。
國民黨呢?正如深藍人士所說,國民黨的可怕在於,你給建言,他認為是罵他,不理你;讚美他呢?他也不會回你。這不是病,甚麼才是病?

國民黨大酸民眾黨人士,把黃珊珊列為頭號戰犯。圖/翻拍電視畫面

國民黨得票數的降低?主因在那?民進黨認為賴清德得票的不理想,可以看出傳統的戰法,已經不適合新的世代。請問國民黨為何棄保的如意算盤打不起來?侯的民意就是差賴5-8%,藍營內並不是沒有先見之明的人,怎麼在最後20天的緊要關頭就是還不肯「藍白和」。看清楚,是和,不是合。藍營如果多幾個盧秀燕,總统結局如何不敢說,立委多2-4席是極可能的美夢成真。
立院龍頭,三黨重頭戲
「柯文哲網軍的犀利,民進黨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國民黨固然當了第一大黨,抱歉,沒有過半。民進黨現在知道放軟身段,因為,國會三黨不過半,如何合縱連橫,談判、妥協、合作,關乎政府運作的效率。賴清德近日的表現也很清楚這個節點,他說:「建立一個民主大聯盟,用人唯才。」並且喊出台灣,只有團結,才有前途。
立法院長是民進黨、國民黨二月份就得面對的第一道習題。如果這個龍頭席位丟了,大概就可以打包了。大家再來看段三國演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