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與阿玉》影評:韓瑜的麻婆豆腐、柯叔元的流汗哲學
《阿榮與阿玉》以嘉義海口的 80 年照相館老店的家庭詩篇為起點,輻射映照出在地特出人文風土故事,包括王爺、蚵仔和陽光,全部拍好拍滿,可以感受到劇組致力於拍攝「台版藍調時光」aka「台版三達里」的企圖心,追劇過程中也不禁令人想像:此番美景,若是有國際巨星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往嘉義海口一站,大概劇中攝影師陳瞬美(林玟誼飾)也不會再懷疑自己的攝影人生了。
當代觀眾最需要的就是輕快喜劇體質劇集,追起來輕鬆好笑無負擔,《阿榮與阿玉》就是站在這樣的基礎上,描述柯叔元飾演的「阿榮」,中年落魄返鄉躲債、與暗戀過的同鄉小妹「阿玉」(韓瑜飾)重逢,也和家中老父、兒女團圓,展開了台灣大叔的第二新人生。柯叔元飾演的爸爸調皮又感性,不遵循世道卻能懂得人情義理,這類角色是柯叔元在《女兒大人加個賴》之後的表演好球帶,百看不膩。
《阿榮與阿玉》既奠定了柯叔元國民帥老爸專業戶形象,也透過戲劇敦促台灣爸爸們反思家庭關係、並呼籲爸爸們做出實際的改變,根本親情教學指南。其實父愛的重點就是言行舉止都要更大方颯爽地表達對家人的情感,別再使用傳統父親形象那一套。就算示愛失敗又何妨?就像阿榮在劇中對家人的愛的表現,總是跌跌撞撞、或不被領情,但無論如何,都要比傳統的那種板著臉的爸爸形象還要強。
林玟誼所飾演的女兒攝影師,為了繼承照相館家業,受困在「商業攝影」與「攝影創作」的夾縫中,動彈不得。反而是毫無包袱的老爸阿榮對於影像的敏銳度寶刀未老,兩代之間的交流碰撞竟然也探討出了一番滋味,看著柯叔元連法國知名攝影師布列松都可以拿來說嘴,感覺妙哉。然不可否認的是,台灣這一代人的爸爸媽媽們,多的是逐過夢的文青雅痞,他們只是被家庭責任與歲月洗刷過,才漸漸成為如今看來平凡的模樣。《阿榮與阿玉》不以老人家「話當年」的姿態而是用「傳承」的角度來鋪陳「世代和解」的情節,抓住了這條有溫度的故事線,有益促成兩代溝通,不啻成為了適合闔家觀賞的八點檔好選擇。
敢於讓故事超展開,也是《阿榮與阿玉》的搞怪創意之所在。《阿榮與阿玉》是繼《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之後,大膽玩轉冥婚題材、將之喜劇化且玩得淋漓盡致的有趣嘗試。香港破紀錄電影《破·地獄》裡道:窮才是最可怕的事。無獨有偶,《阿榮與阿玉》的弟弟陳念祖(黃新皓飾)太想為家庭負債盡一份心力,連「冥婚會旺」都信,一頭熱地和家神互動、陰錯陽差地也讓願望成真,令人莞爾。
債務是阿榮一家人死命甩不掉的負累,但一條條債務的背後真相,卻都是主人翁群自願所扛下的感情債。《阿榮與阿玉》追到後來就能理解到,世間人們其實難用好人壞人去定義與解讀,只是各自的苦衷、彼此能否互相理解而已。
很喜歡阿榮與阿玉在年輕時以一道「麻婆豆腐」互相勉勵的戲。愛逞強的人通常就要比別人多做一些,他們堅持「流汗總比流淚好」、「流汗總比流血好」的天道酬勤信念,是同類之間彼此的召喚、是能相濡以沫的有情人認證。這樣的故事遠比《黑白大廚》更能令人對美食產生感情,至少因為《阿榮與阿玉》,讓筆者這陣子心裡總想著要找機會大啖麻婆豆腐(還有蚵仔料理、紅蟳米糕)……這種有推廣到台灣美食文化的台劇就是讚,台灣料理就是台劇最棒的氛圍演員。
▶歡迎加入Yahoo奇摩電影戲劇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