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秘辛》他是美國登月功臣、也是納粹餘孽──德國火箭科學大師馮布朗

50年前的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任務的登月小艇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基地,寫下人類太空史的歷史新頁,也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美國成功登月的一位重要幕後功臣是德國裔火箭科學家馮布朗,但他也曾為納粹德國效命,甚至曾稱「科學無關道德」,其開發的武器「V-2火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如今,美國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歷史學家也開始重新評估馮布朗的功過,有人認為他是冷戰英雄,也有人抨擊他根本是戰犯。

二戰為納粹德國效命 V-2火箭殺人無數

1912年3月,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出生於德國貴族家庭,年輕時就沉迷於太空旅行的點子,並研讀物理學與數學以掌握火箭技術的基本原理,17歲就將人生第一枚火箭射到首都柏林(Berlin)的天空。後來,他在柏林工業大學(TU Berlin)主修工程學。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凡爾賽條約》(Versailles Treaty)嚴格限制德國的軍備,德國想盡辦法尋找能繞過《凡爾賽條約》的武器,馮布朗的才能引起德國軍隊的注意。1932年,20歲的馮布朗成為德軍火箭研發基地的頂尖專家。1935年,馮布朗的團隊成功使用液體燃料火箭引擎發射了2枚火箭,這也成為現代太空飛行的基礎。

1941年,馮布朗與多位納粹將領攝於佩內明德(Ras67@Wikipedia/CC BY-SA 3.0 de)
1941年,馮布朗與多位納粹將領攝於佩內明德(Ras67@Wikipedia/CC BY-SA 3.0 de)

1941年,馮布朗與多名納粹將領攝於佩內明德(Ras67@Wikipedia/CC BY-SA 3.0 de)

1937年,他領導德國北部佩內明德(Peenemünde)的大型火箭研發基地,任務是為納粹打造出「奇蹟武器」。1938年,馮布朗加入納粹黨。1939年,二戰開打,馮布朗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他得製造出有用的武器,而他成功了。1942年,他的團隊成功測試A-4飛彈,這引起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注意,納粹德國開始大量製造火箭。二戰後期,德軍以3000多枚馮布朗的飛彈轟炸英國倫敦與其他國家,納粹甚至為這些飛彈取了新的名字「復仇武器二號」(Vergeltungswaffe 2,V-2),報復同盟國轟炸德國城市。

然而,V-2是很可怕的武器:這種火箭飛得很快,因此被轟炸的對象在受到攻擊之前根本沒聽到任何聲音,大多數受害者則是平民。V-2炸死約8千至1萬2千人,以英國倫敦與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傷亡最慘重,另外更有多達2萬名集中營的囚犯在裝配這種武器時淪為奴工,死於惡劣的勞動環境。

納粹德國的V-2火箭(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納粹德國的V-2火箭(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納粹德國的V-2火箭(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轉為美國效命 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重要功臣

到了二戰尾聲,納粹德國節節敗退,1945年5月2日,馮布朗及其團隊的一些科學家向美軍投降,後來他們並未像納粹德國的其他成員一樣被追究責任,而是在美國重獲新生。馮布朗解釋自己決定向美軍投降的原因:「我的國家輸了兩場世界大戰,這次我想站在勝利者的一邊。」

1945年5月2日被俘時的馮布朗(手臂打石膏者)(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45年5月2日被俘時的馮布朗(手臂打石膏者)(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45年5月2日被俘時的馮布朗(手臂打石膏者)(Wikipedia/Public Domain)

馮布朗在美國定居後,事業開始起飛,主要是因為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太空競賽。1953年,他的團隊開發出美國第一枚彈道飛彈「紅石」,射程達到250英里(402公里)。1955年4月15日,馮布朗正式成為美國公民。「紅石」的修改版「木星C型火箭」(Jupiter-C)在1958年1月底將美國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Explorer 1)送上太空,而馮布朗也成為同年2月《時代》雜誌(TIME)的封面人物。

農神五號火箭讓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升空

後來,馮布朗成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第一位主任,主導開發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使用的農神五號(Saturn V)火箭,進而讓阿波羅11號(Apollo 11)在1969年7月20日登月成功。

1970年,馮布朗成為NASA的計畫主管。但美國在太空競賽獲勝後,最初的熱情與經費支持逐漸減弱,當時正在進行的越戰(The Vietnam War)也瓜分了許多資源。不過,馮布朗堅定擁護太空旅行:「阿波羅計畫並不像許多人想的那樣荒唐浪費納稅人的錢,而我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個國家極為明智,睿智、有遠見的投資。與以往任何計畫不同的是,阿波羅計畫在美國業界擁有先進的研究和技術。」

馮布朗站在土星五號火箭所用的F-1火箭發動機前留影(Wikipedia/Public Domain)
馮布朗站在土星五號火箭所用的F-1火箭發動機前留影(Wikipedia/Public Domain)

馮布朗站在農神五號火箭所用的F-1火箭發動機前留影(Wikipedia/Public Domain)

然而,由於資金問題,國會議員不支持馮布朗的載人火星任務計畫。馮布朗對美國國會削減預算感到失望,於1972年離開NASA,而他想在月球建立基地、進一步探索外太空探索的宏偉構想至今仍未實現。1973年,他在例行體檢時,發現了腎臟腫瘤;1977年6月16日,他在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市(Alexandria)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5歲。

馮布朗的墓碑上鐫刻著《舊約聖經》〈詩篇第19篇〉(Psalm 19):「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The heavens declare the glory of God; and the firmament sheweth his handywork.)

堅稱不知道V-2火箭工廠使用奴工

雖然馮布朗在戰後遠離國家社會主義,但美國媒體依舊挖出他曾加入納粹黨並參與挑選集中營囚犯充當奴工製造V-2火箭的不光彩往事,並大加撻伐,但馮布朗拒絕承認在二戰時協助納粹的罪行,並堅稱自己不知道V-2火箭工廠奴工的事。事實上,馮布朗說過:「科學沒有道德層面。」據稱他曾說過,V-2火箭運作完美,只不過降落在錯誤的星球(地球)。

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得主、美國記者兼作家比德爾(Wayne Biddle)在其著作《月亮的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    )裡,將馮布朗視為直接參與V-2火箭奴工計畫的戰犯,認為他是因為美國政府需要他的協助贏得與蘇聯的太空競賽,才逃過司法審判。比德爾說:「人們在人生中總有選擇,馮布朗從沒有做過遠離納粹政權的選擇。」

馮布朗傳記的作者、加拿大歷史學者紐菲德(Michael J. Neufeld)認為馮布朗對納粹思想並不是非常感興趣,並認為他事業心重。不過,紐菲德也認為馮布朗為納粹效命是「與魔鬼簽協議」,為他的生涯投下深遠的陰影。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阿波羅登月是科幻片導演拍出來的!」陰謀論永垂不朽,許多美國人堅信「阿姆斯壯沒有上過月球」
相關報導》 阿波羅登月50周年》為何大家都想重返月球?《紐時》:月球蘊藏資源與商機,各國紛紛展開太空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