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騰訊市值蒸發1兆美元 收入龜速比不上美國前10大公用事業

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可能會公告有史以來最慢的季度增長。(圖片來源/flickr)

去年以前,幾年來騰訊和阿里巴巴原本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兩家公司,股市寵兒在巔峰時期的市值高達1.7兆美元。

去年開始,中國嚴厲監控互聯網巨頭,造成公司巨大損失,騰訊和阿里巴巴現在要跟上最沉穩的公用事業公司的成長步調,都有些吃力。

騰訊和阿里第一季收入將創史上最慢增速

騰訊周三公佈的第三季財報將顯示收入僅增長4.3%,而阿里巴巴的收入估計增長7.1%,將雙雙創下歷史最低增長率,並落後杜克能源公司和南方公司等美國前10大公用事業公司去年平均成長的8.6%。

習近平對科技業全面揮重拳,迫使互聯網公司大幅裁員,凍結對新領域的投資,向社會福利事業捐贈數十億美元。

在遭遇全面打擊以前,阿里和騰訊曾經代表中國現代經濟奇蹟的科技巨頭,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新經濟成就。可惜,好景不常,自2021年登上頂峰以來,微信的母公司騰訊在接受新規範後,市值累計縮水約5200億美元。

騰訊和阿里市值從歷史高峰共蒸發1兆美元

在謹慎的新時代和更嚴格的政府監管下,中國科技巨頭跟北京和平相處。風險投資家對中國一些最熱門的互聯網新創公司踩剎車,例如團購公司等知名新創公司都成了喪家犬,連帶擠壓其他網路公司的估值。

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和線上服飾出口商Shein可能會推遲首次上是新股(IPO)的計畫。所有這一切都讓華爾街和日本軟銀老闆孫正義等大戶都不能指望中國科技公司(China Tech Inc.),來推升他們投資組合的股價了。

《彭博》資訊分析師Marvin Chen表示,中國科技業增長的題材發生根本的轉變,該行業將專注於品質和可持續增長,這與過去幾年不受限制的增長不同,這會導致收入和用戶增長下滑,因為公司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需要精打細算來獲取用戶和併購,以及開放平台以供競爭。

全國政協與民企舉行數位論壇

騰訊最新的季報將提供線索,說明曾經隨心所欲的網路業在封城環境之中是如何維持下去的。市場也將密切關注北京的行動是否會放緩。

最近幾周,市場對中國互聯網業的情緒劇烈波動,在中國最高領導人承諾加強振興經濟後,騰訊和阿里巴巴等科技股4月29日股價大漲。

據《彭博》報導,中國最高政治諮詢機構全國政協計劃本周與百度等民營企業舉辦論壇,討論發展數位經濟,中共今年秋天舉行20大會議前,領導層將維穩作為今年關鍵優先事項。

本周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政協)舉行數位論壇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出席,其他與會者包括網信辦等政府官員,以及百度創辦人李彥宏等企業高管。投資者會密切關注中國政府會否釋出減少對科技業整頓的暗示。

騰訊第一季線上廣告收入將再挫15%

比起被強力整肅的阿里,目前為止,騰訊在很大程度上逃脫北京的直接審查,並未受到更廣泛打擊的影響,但當局規定未成年線上玩遊戲的時間等等措施,使騰訊手遊、電玩等遊戲業務卻備受打壓。

去年第4季騰訊的線上廣告收入首次收縮後,今年第一季將再次下挫15%,管理層預告這一沖擊將持續到今年大部分時間。

過去幾年,大型行銷商,包括在線輔導員、保險公司和遊戲開發商,都成為監管行動的受害者,而更嚴格的用戶隱私規則造成損失。

抖音搶走更多騰訊的廣告商

與此同時,騰訊正在努力阻止字節跳動的熱門應用程式抖音搶走更多騰訊的廣告商。今年4月,騰訊關閉旗下遊戲串流媒體平台,大約一年內第2次提高線上收看電影和影集服務的費用,試圖抵消廣告收入減少的衝擊。監管機關還禁止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上打賞給小費,與線上遊戲的限制政策相呼應。

在線遊戲收入預計僅增長 4.9%——三年來最慢。上個月,中國才批准自7月以來的第一批新款遊戲,結束長達數月的中斷,這讓 440 億美元的市場處於緊張狀態,騰訊和競爭對手網易公司不在名單上。

行業觀察家預計騰訊和網易將被納入第二輪,可能在第二季它們的新款遊戲才會拿到排兆。在此之前,騰訊必須依靠王者榮耀和維和精英等老牌遊戲。

上周拿到新款遊戲牌照的廠商不包括騰訊

騰訊同時加快進軍海外市場,目前海外市場貢獻約四分之一的遊戲收入。交銀國際分析師估計,第一季中國國內遊戲銷售額收縮2.3%,而國際增長24%。

然後是金融科技和商業部門,現在是騰訊的第一大收入驅動力。該部門(包括雲端服務)收入將增長18%,比前一季略有下降,但是唯一有望兩位數增長的部門。

據彭博3月份報導,監管機關考慮要求騰訊將其微信支付服務併入一家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這是對金融科技部門進行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但是這可能會破壞整個社交媒體業務,騰訊高管強調,他們正在與監管機關進行談判,並將遵守規定。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新黨也打青年牌!提名年輕人投入議員選舉 法學博士、「小黃珊珊」入列
台灣疫情可能走紐西蘭模式 專家:做到2件事比紐國防疫規格更高
特斯拉要進軍印尼投資? 電動車與電池製造商搶奪原料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