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級不解封 健康碼該上場了

7月27日的「降級不解封」完全不同於7月12日「微解封」。前者是社區警戒已經由行政院降至2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畫蛇添足增加一些管制作為;後者為行政院核定維持3級警戒,指揮中心減碼弄出一些開放作為。兩者的不同在於立基點,地方政府的因應也應該有所不同。

7月12日前,行政院核定維持全國3級警戒,指示指揮中心應研擬對部分行業「微解封」,這是以封鎖為主,開放為輔的政策思維。地方政府因指揮中心對餐廳內用「不食人間煙火」的規範,認為窒礙難行,由雙北牽頭,紛紛「逆時中」,這當然是合情合理的做法,雙北成為「逆時中」的領頭羊,因為有把握住行政院全國一致的封鎖原則。

這次行政院因應全球開放趨勢,也審度國內疫苗接種與疫情狀況,適合執行社區警戒降為2級。這是個開放社區活動的大原則,當然已包括餐廳內用。責成指揮中心訂定各行業在開放原則下的限制規範,雖然指揮中心依然不食人間煙火,訂出了一些恐龍限制規範,但這次雙北牽頭禁止餐廳內用,卻得不到各縣市呼應的原因,就在於違反了中央全國一致的開放大原則,僅為不願意承擔將來出現感染爆發的退縮態度,很難獲得其他縣市的共鳴。

雙北應該見好就收,加速開放餐廳內用的速度,可以討論訂些內用的限制條件,但不能違反2級警戒餐廳開放內用的大原則。為市民承擔將來必然發生的感染個案或小爆發處置責任,正是政府服務人民的義務,總不好將這個責任推由市民的肚皮來承擔。

柯市長也不是沒有想法,也提出了餐廳內用必須要出示「疫苗護照」。這當然是個好點子,但這應該是去巴黎用餐時,而不是在台北市用餐時該用的。在國內應該請IT大臣唐鳳積極規畫個人健康碼,而非只是IT辦事員就可規畫且無用的實聯制登記。

國內健康碼的信息絕對能多於疫苗護照,可以包含疫苗以外其他息,例如體溫、核酸篩查、抗體檢驗、其他傳染病或需要防範的疾病信息。這些信息都可存在手機內,進入任何場所都必須掃過個別的入場需求,就能確保只有健康的人才可以自由進入場所,當然就能確保場所安全。健康碼完成後也可與國際接軌,因應各國簽證的需求,也可立即轉成簽證元素。所以IT大臣真的該幹點正事,將國人通行必要的健康資料趕緊信息化,並整合入健康碼。當務之急是新冠疫苗黃卡必須信息化。

健康碼的用途還有附加效益。當政府把不被世界承認的國產疫苗接種紀錄列入健康碼,那就不管國際承不承認,反正國內通行沒問題時,多少也能刺激一下低迷的國產疫苗接種意願。健康碼如果不積極建構,國內行動自由很難落實;旅遊護照沒有積極與各國分別會談,邊境很難開放,台灣不但會「自宮鎖國」,在島內還會「坐困愁城」。(作者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