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發生率降低25%

幽門桿菌是胃癌之源,台灣偏鄉地區平均每兩人就有一個人的胃裡有幽門螺旋桿菌,容易走上慢性發炎、胃萎縮、胃癌的癌病變三部曲。為了阻斷源頭,馬公開始試辦「幽門桿菌篩檢計畫」,進行篩檢並投藥治療,2004到2014十年間,當地居民的幽門桿菌數已經由六成降到一成,預估胃癌率2015年也將降低五成。醫師表示,幽門桿菌糞便檢查與大腸癌篩檢可以一起做,讓癌篩更有效率。

〈黃仲丘報導〉

幽門桿菌是一種存在於胃裡的細菌,已經被證實容易讓胃走上慢性發炎、胃萎縮、胃癌的癌病變三部曲。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阻斷發炎癌症就自然會減少。因此2004年台灣選擇在幽門桿菌數最為嚴重的馬祖試辦幽門桿菌的篩檢和治療,在2004到2014十年間,當地居民幽門桿菌數和罹癌率都有顯著降低。他說 :「在2004年開始就對馬祖地區,馬祖地區本身是胃癌全台灣風險最高的地區,一個全島居民的幽門桿菌的篩檢和治療,經過十年的努力我們成功把幽門桿菌帶菌從60%降低到10%,他們胃癌的風險預計在2015年可以降低50%。」

而這項台灣醫療團隊的馬祖經驗,之後也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GUT,研究發現,對幽門桿菌進行化學預防,也就是能做好根除,能夠顯著降低胃萎縮率77.2%。與還沒有進行化學預防的五年前相比,進行化學預防期間,胃癌發生率降低了25%,消化性潰瘍降低了67.4%,馬祖經驗顯示,篩檢幽門桿菌的確可有效降低胃癌風險。

目前,幽門桿菌的主要篩檢方式,有吹氣以及糞便檢查兩種,特別是糞便檢查,可以與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一起做,讓癌篩更有效率。目前幽門桿菌篩檢還在試辦階段,除了馬公、彰化、宜蘭,未來也可能擴大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