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比特幣是環境劇毒

工商時報【朱漢崙╱台北報導】 新世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指出,比特幣其實也是環境「劇毒」(Noxious Poison)。基本上應肯定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但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仍待商榷。比特幣缺乏交易媒介、記帳單位及儲存價值等貨幣功能,應不是貨幣,更不是法償,用在投資工具遠勝過用於支付工具,應只是投資商品。 新世代基金會也提醒,社會應共同思考比特幣挖礦行為對於電力資源的無效率使用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去思考這種危害人類未來的生存環境,但產出沒有內在價值,且對實體經濟效益沒有貢獻的投資商品是否值得。 新世代基金會指出,挖礦行為雖能獲得報酬,但卻浪費大量能源。根據「Bitcoin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統計,截至2018年11月20日,比特幣挖礦的電力總消耗,約占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相當於台灣一年電力消耗的11.64%。 報告指出,若比特幣能源消耗以目前每月增加30%的速度成長,預計到2020年2月,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就會超越目前全球總電力消耗,也就是22,383兆瓦小時。 也有報告指出,比特幣在16∼23年內對氣候影響劇烈,「如果比特幣的發展速度像其他被廣泛使用的科技一樣,到了2034年,僅僅比特幣就可以讓全球氣溫上升2度」。 經濟學人也以比特幣的價格變化與耗費能源的曲線圖,分析比特幣的價格崩潰是否會減少其能源消耗,提出重點包括比特幣挖礦是不具使用效能的「耗能」產業,在2018年末的高峰時期,比特幣挖礦被認為每年至少使用45太瓦時(terawatt-hours)的電力,相當全香港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