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主導油價 放眼經貿首強

旺報【旺報╱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國際油價誰說了算?可能不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當老大了,中國今年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的進口石油國,戰略原油儲備量一直是個謎,且它自己也產油,以及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黃金生產,以13億內需人口與國際化品牌為靠山,除了在戰略原料上能影響價格,在新科技、新製造上也試圖掌握發言權,要成為貨真價實的「全球第一經濟強國」。 最近從南韓媒體的報導中可以看出焦慮,除了因薩德風暴而失去的中國消費市場,連國際大訂單都被陸企搶走,儘管全球的船舶有40%是中國製造,但這次被搶走的上億元人民幣訂單,是技術門檻非常高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且客戶還是全球最「龜毛」的日本。 電動車發展 居世界第一 這顯示除了「量大」,中國造船業的技術也已非昔日,韓國產業研究院預測,南韓造船業的競爭力,最多只剩2到3年,就會被中國企業趕過。除了大型製造業,韓媒也特別關注ICT領域,中國專利數已是南韓的5倍,更別說人工智慧等新一代科技應用了,今年中國電動車發展指數也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同樣感到焦慮的,還有歐美的媒體。美國《富比士》網站文章表示,在政府支持下,中國的創投投資人已經快超過美國了;路透文章也顯示,中國正逐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油市需求主導地位,中國在亞洲市場扮演「主宰角色」也正進一步鞏固。 戰略儲油量大 從未公開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首次超越美國,平均每天855萬桶,美國則為812萬桶,全球油市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特別是上海準備推出原油期貨交易市場,中國將在全球油價的定價上扮演關鍵角色。 《今日美國報》網站的「忘了OPEC吧,中國控制著石油價格」的報導提到,過去10年中國一直在籌建戰略原油儲備,規模沒公開,但今年或許已超過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若哪天中國減少進口、擴大自產,那OPEC再減產都救不了低迷的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