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調查:中國經濟早於2016年開始走弱

(中央社台北23日電)陸媒調查報導,中國經濟形勢走弱並非始自中美貿易戰或COVID-19疫情的爆發,而是從2016年就開始;此外,去年全國最富裕的40個城市共逾194萬家企業註銷,約占總數的7%。

報導表示,上述城市占了中國人口的3成,由此可推算全國情況。

調查由北京財經雜誌旗下產業研究中心進行,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標準,將收入水平最高的40個城市分為4組,最高的上海、北京、蘇州、杭州等列入第一組,稍低的深圳、廈門、東莞等在第二組,南昌、鄭州、重慶等則為第四組。調查企業以註冊資本計算,分為微型到大型企業4組。

調查報告顯示,上述城市去年註銷的微型、小型、中型及大型企業分別達111.4萬、69.5萬、10.9萬及2.2萬家,占各自總數的10.8%、5.1%、3.3%及2.4%。在所有註銷企業中,微型企業占了57.4%,若加上小型企業,比例高達93.3%,反映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更容易受到經濟波動影響。

報告特別提到去年封城的上海,由微型到大型企業的註銷數分別達21.5萬、5.4萬、9544及2967家,其中微型企業的註銷比例占全市總數的20%。

調查並且比較了2014年至去年的情況指出,4組城市的微型企業註銷率自2016年起升至近10%,2019年達到峰值,之後稍微回落。比較可能的解釋是不富裕城市首先進入經濟寒冬,前幾年已淘汰了較弱的微型企業;近幾年微型企業註銷率下降,並不能代表經濟回暖,只是剩下的企業抵抗力較強。

調查另以新增大型企業數量作為中國經濟是否進入復甦的指標,因為該類企業數量可反映經濟信心。據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杭州5大城市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新增大型企業數量仍處低位,除了蘇州,其他城市的數據均遠低於2018年,也低於2021和2022年,目前看不到投資信心增強和復甦跡象。

調查作出結論說,本輪經濟周期下行始於2016年,而不是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也不是2020年的COVID-19疫情。微型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在經濟不景氣時,註銷率遠高於其他類型企業。

從40城數據來看,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微型企業註銷率從2016年就顯著提升至約10%,顯示經濟開始下行;2020年至2021年,部分城市的微型企業註銷率下降,不能說明經濟復甦,而是經歷幾年不景氣,微型企業早已被淘汰,未淘汰企業是因抗風險能力較強,而不代表經濟好轉。(編輯:周慧盈/張淑伶)1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