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推智慧製造 學者:兩岸優劣勢可互補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昆山24日電)中國大陸大舉投入機器人製造產業,學者左世全說,從兩岸優劣互補的角度來看,台灣在工業機器人應用層面的豐富經驗可以幫助大陸業者。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裝備研究所所長左世全今天在昆山「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上,針對兩岸在智慧製造方面的優劣勢予以分析,並提出合作的建議。

左世全說,大陸有龐大的智慧製造需求、較雄厚的資本實力,也擁有資訊通訊技術,但包括傳感器、工業軟體和工業控制系統等智慧製造的關鍵技術裝備不足,系統整合能力也不夠。

他認為,台灣的優勢是自動化起步較早,在機床、機器人等智慧製造的領域基礎較好,劣勢則是資本實力和內部需求市場比較有限。

左世全告訴中央社記者,全球機器人產業主要掌握在瑞士ABB、日本發那科(FANUC)、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KUKA)這「四大家族」裡。儘管台灣的核心技術比起這些國際廠也有差距,但台灣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經驗豐富,大陸製造業可借鑑台灣業者或系統開發商的經驗。

他認為,兩岸的智庫、科研單位和企業可在關鍵性技術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打造開放的智慧製造平台,並一同建立標準規範,共同面向全球市場。

他說,工研院與大陸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裝備研究所從去年已經開始展開對兩岸工業發展的調查研究,寫成研究報告。

大陸科技日報今年4月曾報導,國外機器人企業在大陸機器人市場市占率約90%,本土品牌機器人市占率僅4%,且存在「智能(智慧)水平低、優勢積累慢」的現象。

對此,左世全表示,的確有部分投資過熱、「高端產業低端化」的問題,但這也是新產業發展中的必然。以機器人密度來看,大陸目前每萬名工人的機器人數是50,德國超過200個,而全球平均是65,大陸市場的機器人需求仍有發展空間。10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