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改抗戰14年 郭岱君:政治考量

旺報【記者林永富╱台北報導】 對日抗戰歷史專家郭岱君18日應邀講述抗戰歷史,從盧溝橋事變到淞滬會戰中日雙方的祕辛,並從先總統蔣介石的日記整理許多抗戰歷史;對於大陸將抗戰八年改為十四年,郭岱君認為,在學術角度其實沒有什麼爭議,但大陸顯然是從政治角度處理抗戰,但無論8年還是14年,都是慘烈的戰爭。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應財團法人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之邀,以「驚濤駭浪 1937:從蘆溝橋到淞滬戰役」為題演講,吸引數百人進場,會場座無虛席,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及劉兆玄、陳沖、管中閔3位前行政院長都在場聆聽。 戰爭都在國軍控制區 關於大陸近來想把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郭岱君表示,在學術上來說,其實沒有什麼爭議,只是看從七七事變或八一三淞滬戰役開始算。但中國大陸把8年改成14年是從「政治角度」處理抗戰,「中共在抗戰中想打都沒辦法打,除非他夢遊,因為戰爭都在國軍控制區」,但無論8年還是14年都是慘烈的戰爭。 她說,回顧歷史就要不偏不倚,公正客觀,應跳脫國家與意識形態的框框。抗戰歷史非常非常重要,唯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理解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才能思索中華民國的未來。 郭岱君從《蔣介石日記》中整理抗戰歷史,她說,抗戰前委員長蔣介石當時踩煞車遲不抗日,因此遭到誤解,是因打仗首先要解決財政問題,請來英國財政專家李滋羅斯,以及德國顧問法肯豪森提戰略,他們提出要以長江一線為未來抗日的主戰場;以四川為最後根據地。但當時中國地方軍閥割據,以短淺眼光想保住自己地方霸主地位,因此未能統一意見,只有先壯大實力,先不與日本當面對戰,採拖字訣。 解決財務遭到誤解 郭岱君指出,七七盧溝橋事變是一偶發事件,雖然有衝突但規模不大,只因當時中國仍未準備好,因此仍以交涉及外交為主,當時日本也未準備對中國出兵,因一些誤會而使得雙方逐漸考量出兵,但日方的華北侵占陰謀因蔣委員長仍持續忍讓未能得逞,才有後面淞滬會戰全面開戰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