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教師界陋習 升等論資排輩

旺報【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大陸中小學教師須像大學教授一樣評定職稱,雖沒有「限時升等」壓力,但卻攸關顏面、頭銜及更現實的薪資。由於要晉級並不容易,論資排輩的陋習早已成為中青世代教師心裡的痛。 大陸中小學教師職稱是1986年建立的,2011年又有些許改革,目前教師職稱約可分成5級:特級(相當於大學正教授)、高級(相當於大學副教授)、一級(又稱中級)、二級、三級;二級和三級又稱初級。 教11年拿最低檔工資 《中國教育報》報導,原本教師職稱是希望激勵教師,並讓教師的教學表現能適當地反映在頭銜及薪資上;但由於晉級制要求發表論文、外語考試和電腦考試等,導致很多教師為此耗費大量精力,反而無法專精教學。 另外,若有證書或各種榮譽紀錄可以加分,但基層教師表示,點數比較高的榮譽都被學校高階領導拿去了,一般教師完全分不到羹。 由於華人圈特有的論資排輩「倫理」,許多中青世代教師埋怨:「教得再久、學生再喜歡,但前邊一群人排隊,還是沒有希望晉級!」有人教了11年,仍然拿最低檔工資;也有人工作近20年、教學成績突出,就是升不上一級。 300人爭1個高級名額 教師職稱主要問題是名額太少。山東淄博一位中學教師說,學校700多名老師,高級名額1年只有1個,中級名額2到3個,排隊等高級的有300多人,等中級的100多人,「到退休前幾乎看不到希望。」 評不上職稱的人難受,評上高級職稱的「老」老師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很多根本都不教課了,反正少幹活也不會少拿薪水。不少中小學教師認為,職稱評聘違背原本「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初衷。 目前大陸教師職稱與薪資緊密掛鉤。像山東中部某縣,高級與中級教師薪資差900元人民幣,中級與初級教師薪資差700元;但中級教師是教學骨幹主力,高級教師年紀大,教學時數少,薪水卻比較多,相當不公平。 論者認為,教師職稱有其意義,但不能完全看職稱發薪水,也要看教師工作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