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中國企業上半年獲利成長強勁

工商時報【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美元)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 今年陸港股在全球股市表現中相當亮眼,從近期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來看,企業獲利成長力道非常強勁,代表供給側改革已經發揮成效,對盤面將扮演強大的基本面支撐。 根據瑞銀證券統計,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5%;獲利成長17%。若計算不含金融的成分股,則營收成長幅度為19%,獲利成長更高達42%,成長幅度非常驚人,原因除了去年基期較低之外,今年供給側改革見效、搭配實質需求回升,更是重要因素。 中國政府過去這兩年積極推動的供給側改革,成效反映在今年企業的半年報上,不含金融的上游產業第2季固定資本支出,較去年同期衰退2.8%,代表去產能確實收效。尤其市場疑慮最大、長期以來一直有過剩產能問題的鋼鐵、煤炭等行業,資本支出也明顯下滑。 這些與基礎建設及上游原料相關的行業,都是中資銀行股長期以來的放款對象,潛在的壞帳問題向來是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一大疑慮。所幸供給側改革展現在財報上的成績,重新帶給投資人信心,就連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的第2季利差也大幅改善,不良資產比例降低,代表問題沒有外界想像那麼嚴重。 雖然金融股因行業特性使然,營收及獲利成長原本就無法與其他類股相比,但從上半年財報來看,第2季獲利成長率普遍優於第1季。銀行股獲利成長率從第1季的2.8%,進步到第2季的4.9%;保險股也維持11%的良好成長。 除了供給側改革的正面效益外,其實需求端復甦也比外界預期的更好。觀察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的結構,在消費、投資、出口3大需求中,只有出口成長率較去年明顯提升,從2016年上半年衰退2%到今年上半年轉為成長15%,其餘投資成長率較去年同期弱,消費成長率則和去年同期差別不大。 換言之,淨出口貢獻優於預期,是拉動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能有6.9%的主要動力,這主要源自於歐美國家經濟改善,重新帶動需求回升。儘管投資成長率趨緩仍會壓抑中國經濟成長率,但在消費及出口雙引擎的支撐下,中國經濟結構將愈來愈健全。 即將於10月18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大,將更確立習近平核心領導的態勢,可以預期的是,金融去槓桿、供給側改革將更加落實。且從今年上半年企業財報來看,這兩大改革主軸並未傷害企業體質,反而改善了過去供給過剩及壞帳問題,汰弱留強,預期企業強者恆強效益將更趨明顯,在選股上仍以各產業龍頭為投資標的。 近期市場較關注的另一個現象則是人民幣升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5月下旬後,中國人民銀行在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引入逆週期調節因數,這扭轉了市場上對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人民幣走升後,原本擔心人民幣貶值、囤積大量美元的大陸企業開始拋售美元、大量結匯,進一步推升人民幣走勢。 但在連續升值後,並不代表人民幣會進入長期走升趨勢,除了人行可能會在適當時刻啟動逆週期調節因數外,畢竟這波還是源自於美元偏弱,若未來國際經濟發生變化,帶動美元指數重新走強,人民幣還是有變化可能,無須把這波升值過度解讀為國際資金大量流入中國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