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人行大動作MLF 貨幣政策維持緊平衡

工商時報【本報訊】 中國6月分共計有4,31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為了緩解市場資金緊俏狀況,中國人民銀行出現較明顯動作,本月6日於市場進行1年期共4,980億元的MLF操作,得標利率持平於3.2%。 人行進行較大規模MLF似有對沖到期部位意味,顯見人行在去槓桿、降風險之際,仍戮力維持市場流動性,貨幣政策維持緊平衡。 陸股歷經探低打底過程,為顧及市場供給與流動性,中國證監會審批IPO步調略放緩,今年以來審批家數約10∼12家,融資金額約50億元。但自5月下旬起審批家數降至7家,融資金額降至23億元左右,上周五(6月2日)審批家數更降至4家,融資金額僅約15億元。 整體而言,IPO審批數量放緩,意味證監會有意降低市場悲觀預期,以提振市場信心、穩住市場表現。 中國國務院近期再宣布,在今年已推出4批減稅降費政策背景下(合計達7,180億元),自7月1日起將再推出新一批降費措施。預計將建築領域工程質量保證金預留比率上限由5%降至3%;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徵收標準降低25%;暫時免徵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費。 官方預估第5批減稅降費措施每年將可再減輕企業負擔2,830億元,加上前4批合計全年可為企業降低逾1兆元的稅費負擔。總體來看,官方大力降低企業稅費,除可提高企業競爭力與獲利率外,更有助其國企深化改革的推動。 4月宣布建立「雄安新區」以來,未見明顯規畫時程,僅限於想像題材。惟京津冀協同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於「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雄安規畫已現雛形,雄安新區規畫建設方案研討工作,預計6月底將告段落,屆時將送中央審查。「雄安新區」見到實質邁進訊號,若能盡快付諸執行,除可發揮分散北京人口、經貿、資源的非首都功能外,更可完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助益官方對外大戰略「一帶一路」的推動。 繼5月分重要股東於二級市場出現約13億元淨增持後,6月以來截至7日,已有逾20家企業發出兜底式增持(鼓勵員工增持,若因增持產生虧損將給予全額補償,收益歸增持的員工)。這透露了公司負責人相當看好自身公司發展,整體而言對於公司股價有正面助益。 過去經驗顯示,2015年7月、9月、2016年1月出現兜底潮時,陸股多處相對低點,後續具備反彈契機,本次延續過往經驗,陸股震盪築底後亦出現反彈走勢。 上證指數6月以來突破小W底頸線(3,120點)後略震盪,惟近期在人行注資市場流動性、IPO批發速度放緩、國務院宣布將執行第5批降費措施、大股東轉淨增持及企業負責人鼓勵員工增持潮等激勵下,上證越過3,120點略築成小W底。 短線留意英國國會大選、ECB利率會議、川普通俄門調查等變數干擾,惟只要國際股市未出現連續性拉回,中國官方未再出現較嚴格的金融監管措施,在「債券通」開通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可期下,有助陸股延續反彈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