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新經濟產業 具長期投資機遇

工商時報【匯豐中國多元資產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黃軍儒】 中共「十九大」近日落幕,確認當局的重點將從短期成長目標轉為經濟發展的長期質量及可持續性。其中,維持經濟穩定成長仍是重點任務,但預期改革方式不會過度進取,會以循序漸進、微調的方式持續推行改革。 隨著十九大結束,大陸政治發展趨於明朗,市場焦點可望重新回到經濟成長、企業基本面、市場相關政策,以及改革綱領之內容。就短期來看,各界可能會聚焦於經濟成長趨勢小幅減弱,以及當局廢除「政策支持市場」措施等影響,並持續關注外部風險。 雖然市場多預期大陸經濟成長會持續放緩至2018年,但對於目前成長溫和減弱的趨勢,仍多抱持偏正面的觀點,因為此乃部分反映削減過剩產能、縮減槓桿及影子銀行業信貸風險、減少住房庫存、管控房市泡沫風險、更嚴格實施環保規定,以及緊縮地方政府表外融資規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而這些措施應有助於改善長遠經濟發展的質量及可持續性。 同時,有賴於家庭收入穩健上升,消費及服務業均持續支持經濟成長,而較高端的製造業,如:科技、可選消費及藥劑等行業的產出及投資亦有望維持強健成長。 由於維持穩定仍是重點任務,大陸當局再度專注於降低風險政策及結構性改革,以確保實現更優質、更具持續性的經濟成長,中長期而言對大陸資產市場應會發揮正面影響。尤其是大陸股票與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以及納入環球基準指數的可能情境,均具長期催化作用。 大陸股市今年以來的上升趨勢來自於盈利成長、股本回報率回升、企業資產負債表調整,以及總體環境穩定等基本面因素所支持。國企重組、產業整頓、削減過剩產能╱供給側紀律,以及更趨嚴格的環境審查,已有助於「舊經濟」產業的盈利能力及自由現金流量回升。 接下來以保障金融穩定性為目標、藉去槓桿及緊縮監管而實施的金融業降低風險措施,長遠而言會挹注實體經濟。就評價面來看,大陸股市整體估值已經上升但不屬過高,且基於我們所研究的預期回報,其估值相對於眾多其他市場而言仍具吸引力。 觀察產業面向,我們持續看到「新經濟」產業較具長期投資機遇。大陸當局的發展綱領以及經濟轉型政策帶動下,資訊科技、互聯網、環保與綠色能源,以及特定消費升級與服務產業可望受益。 而工業升級、城鎮化及更加開放的經濟體,亦可能成為較長期的關鍵投資主題。 固定收益市場方面,溫和減緩的經濟成長、良性通膨、改善的資金流向動態以及人民幣貶值的相關憂慮減緩所構成的總體經濟背景,可望對市場發揮支撐作用。短期而言,預期流動性將維持穩定但緊縮,且鑑於仍然強韌的經濟成長、較高的基本通膨及去槓桿化持續,貨幣寬鬆的空間看來有限。 雖在大陸政府進一步推行總體審慎政策及緊縮監管的背景下,市場波動幅度可能增加;然而,預期貨幣政策會審慎而大致維持中性,且當局大力採取監管或抑制流動性措施的風險有限。 儘管流動性狀況及信貸擴張的監管都有所緊縮,受益於企業利潤、現金流及槓桿皆呈現改善,在岸債券的違約情形今年受到良好控制。 鑑於維持經濟成長及金融穩定仍是關鍵的政策目標,儘管個別事件的風險可能持續偏高,但違約率突然飆升的機率小。金融資產泡沫風險的下降,加上改善信貸風險及信貸息差定價的改革,如:廢除隱含擔保及國企改革等,可望促進大陸債券與信貸市場的長遠發展,以及其經濟體內的資本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