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航天科技多項突破 掀起國際太空爭霸戰

圖/翻攝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博
圖/翻攝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微博

儘管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是對大陸航太事業而言,卻是完成許多挑戰的豐收年,包括嫦娥五號探月採樣返地任務、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成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組網並且開通等等。大陸在航太技術上的多項突破,也讓各國開始重視太空領域的權力爭奪。 最大固體動力熱試車成功 大陸航太工程新突破

時間回到2020年的倒數第二天,西安白鹿原試驗基地傳出聲聲巨響,由大陸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自主研發的一具直徑3.2米3分段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完成地面熱試車測試,代表大陸最新型、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多、工作時間最長的分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順利完成航天固體動力「十三五」的收官之戰。這次熱試車成功,更讓四院副院長任全斌喜不自勝:「這標誌著我們已經掌握了大型發動機的設計、生產以及製造和實驗的技術,對我們後續的重型的助推器的研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一步我們可以做一個整體式的,145噸裝藥量的固體發動機,推力能達到400到500噸。」

任全斌會這麼高興其來有自,因為在過去兩年的研發過程中,他所屬的四院團隊必須「突破4大關鍵技術,解決10項技術難題」,如今,交出一份及格的成績單,也宣示大陸航太工業及科技發展,邁入新階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因為最早的時候,原本大陸是想參與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研發計畫,卻沒想到被拒於門外。這件事讓航太工程設計師楊宏印象深刻:「國際上有些項目是不帶我們玩的,我們只有一個辦法,只有靠我們獨立自主、靠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說只有一條路,只有靠創新。」隨著北斗系統完成部署,全球有了另一個系統可供選擇,也打破了美國GPS一家獨大的局面。

圖/CCTV提供
圖/CCTV提供

探月任務奠定基礎 陸航太界瞄準深空領域

不只在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上,大陸對宇宙深空的探索上,從扎根探月基礎,一路延伸到火星探測上。「不是有月球探測基礎,想直接探索火星,我覺得還是挺難的,或者說更困難,我們下一個目標,應該就是從火星取樣返回,這還是挺有難度的,也是目前沒有國家實現的一項任務。」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副總設計師賈陽這麼說。

去年7月23日,長征五號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升空,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送進地火轉移軌道內,經過近七個月的飛行,「天問一號」以每秒23公里的速度奔向火星,預計今年二月上中旬會接觸火星軌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擇機著陸火星的可能性就大為提高。

圖/CCTV提供
圖/CCTV提供

國際圍堵大陸航太科技 自主發展搶占宇宙話語權

此外,大陸太空站的組建工程,也進入到關鍵的倒數計時階段。大陸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目前空間站核心艙和擔任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整個研製工作和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核心艙可望在今年發射升空,2022年完成太空站組建工作。「我們的目標是要將中國的空間站建成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這實驗室未來的亮點是在它的科學研究,我們期待它有更多的科學發現。」大陸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組建太空站的核心目標;不過,國際間都很清楚大陸的企圖,因為目前由多國商定投資的國際太空站,將在2024年退役,意味著三年後,大陸會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太空站的國家。

回顧2020年,大陸在航太領域上不斷有突破性的發展,楊宏不諱言,無論國際上對大陸航太科技採取何種封鎖、圍堵手段,都無法阻擋他們自主創新的決心,就以去年的嫦娥五號探月採樣任務來說,大陸創下自1976年以來,第一個成功達成返回地球任務的國家,也顯示出大陸在太空探秘的步伐上,不只是要超俄趕美,更展現出搶占一席之地的強烈企圖。

更多 TVBS 報導
台灣自製衛星飛鼠與玉山 今晚搭乘SpaceX火箭升空
從地球打到太空! 馬斯克.貝佐斯爭衛星軌道
伊朗試射新型火箭 宣示飛彈技術取得進展
土耳其公布10年太空計畫 擬2023年登月球

更多國際相關新聞
森喜朗將請辭 衝擊東京奧運
懷疑北京助封網 緬甸人聚陸使館外抗議
關切台灣問題 習拜首度通話 美對中射三支箭
美數十名前共和黨人緊鑼密鼓討論 創「反川」第三大黨
133車連環撞!美洲際公路結冰釀6死65傷淪廢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