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開放第三方徵信 已成兵家必爭

旺報【特派員吳泓勳╱上海報導】 隨著大陸境內消費、信貸發展,讓個人徵信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該市場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根據平安證券估算大陸個人徵信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元人民幣,也讓除居於領先的螞蟻金服「芝麻信用」與剛上線的「騰訊信用分」之外,各方機構同樣都積極搶進這塊逐漸成熟的大餅。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也同樣不放過個人徵信市場,包含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也都各自推出信用分。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之前也表示,10年後,大陸所有城市都將成為信用城市。 就未來發展趨勢觀察,大陸金融業界認為,個人徵信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統一的徵信標準,目前各機構的徵信系統都還是獨立、封閉的「孤島」,未來誰能打破局面,建立被普遍認可的徵信標準就能進而勝出。 而所謂的徵信,就是第三方機構為個人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個人信用訊息,對外提供信用的服務。過去徵信體系一直是政府主導,主要是大陸人行規畫透過商銀建立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 從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開放部分第三方機構可進行個人徵信的準備工作之後,除了芝麻信用之外,許多機構也紛紛推出信用評分,例如華道徵信的「豬豬分」、拉卡拉徵信的「考拉分」、前海徵信推出「好信度」、拍拍貸的「魔鏡分」等。 但發展背後也不是沒有隱憂,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長陳志武指出,大陸許多網路公司的徵信作業,甚至直接把徵信對象的手機訊息下載,連同交友圈都清清楚楚,雖然有助部分不容易徵信的偏鄉民眾辦理信貸,但同樣也有被濫用的可能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