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研發AI腦瘤偵測系統 獲許可上市造福病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投入醫材研發,目前自行研發出等速肌力試驗評估系統以及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兩項醫材,正式取得衛福部上市許可,將可大幅縮減臨床治療所需成本。

 

陽明交大表示,過去仰賴醫師檢視影像並手動圈註腦腫瘤,未來在AI偵測協助下可針對聽神經瘤、腦膜瘤與腦轉移瘤等三種主要腦癌的磁振造影進行判讀,是國內首見針對多種腦瘤自動偵測與圈註的智慧醫材軟體。研發者、陽明交大生醫光電研究所教授吳育德表示,在放射治療前,醫師通常得審視大量的影響資料來評估腫瘤體積、位置、有無水腫等病理特徵,團隊從臺北榮總與臺中榮總讓人工智慧學習超過20萬張的二維影像,克服目前臨床磁振造影影像軸向與平面解析度不同,及不同腫瘤類型與大小位置不一等難題,讓人工智慧能正確判讀腦瘤。

 

而口腔等速肌力試驗評估系統,是針對幼童及中風長者設計,可以用來解決臨床需要進行唇肌力復健的需求,進行有效唇肌力訓練。

 

針對這兩項醫材獲得衛福部許可,推動醫療器材商品化的陽明交大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主任林峻立教授表示,大學常是醫材設計研發的火車頭,但過去只有業者才能申請查驗登記,影響商品化的時程;法規鬆綁後讓大學除了研發外也可以兼為醫材業者,促成更多研發成果商品化,朝臨床落地應用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