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新奈米材料 改善紅外線轉換電流效率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6日電)陽明大學生醫光電所教授薛特(Surojit Chattopadhyay)帶領團隊,研發出全新奈米材料,大幅擴展光譜感測範圍,改善紅外線轉換電流效率,可望用於改進智慧手機、遙控器、夜視設備。

來自印度的薛特和陽明大學博士生高聖禹(Sandip Ghosh),加上台灣科技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以二硫化鉬結合上轉換奈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製造出大小只有4.5微米的光感測器,近期發表在奈米材料科學重要期刊Nano Energy,獲得學術界重視。

研究團隊指出,光感測器是一種將光波轉換為電流的裝置,最常見的應用就是遙控器,運用紅外線來操控電視轉台、冷氣開關。

光感測需要的材料相當獨特,有些材料只對特定波長的光有反應,而高能量的紫外線和可見光較容易被吸收,紅外線的部分則有待突破。

商業用的單一材料,通常無法吸收廣譜的光譜,研究者多利用2種以上材料,達到更廣的吸光範圍。薛特等人研發出的新材料,吸光範圍可達到1064nm(奈米),涵蓋波長從紫外線到紅外線,在980nm波長紅外線的照射下,也能產生1254A/W(安培/瓦特)的光電流,大幅改善紅外線轉換電流的效率。

這項研究成果,可望加速相關領域的研發速度,同時在商業可應用於改善智慧手機、遙控器、自動門等設備,甚至是光療法等,讓不同波長的光都能被感測應用,發揮最大的價值。(編輯:陳政偉)1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