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檢疫中心在家附近」? 別焦慮!專家教你如何正確做好防疫

台灣社區疫情嚴峻,隨著集中檢疫中心和防疫旅館的大量徵收與擴增,近期社群媒體流傳多則關於「某某地點是集中檢疫所,不要路過」、「某某旅館已變成加強版防疫旅館,都是確診者,千萬不要過去」等訊息。

當民眾收到此類訊息時,除了確認地點資訊是否正確,更重要的是,不應過度污名化集中檢疫中心、防疫旅館,因為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就能真正保護自己。防疫工作,沒有辦法只靠自己安全就過關,防疫必須靠整個社會相互扶持,各自落實防,才能共同戰勝病毒。

台灣從5月起爆發社區感染,對戰病毒不再是「阻絕境外」的概念。因確診者照護分流,分布於醫院、集中檢疫中心、防疫旅館,且部分輕症、無症狀患者、密切接觸者、已解除隔離的確診者等都在社區居家隔離。現在,台灣已進入「家庭防疫」的時期。

查核中心從近期瘋傳傳言,可以感受到民眾對「家庭防疫」的各種處置與措施,感覺不安、恐慌和焦慮,因此,查核團隊為您採訪專家學者和官方,來回答民眾最關注的議題。

Q1:政府徵收集中檢疫所的原則為何?

查核中心採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因應疫情變化,目前正持續於各縣市徵用適合場地,設置集中檢疫所。徵用場地的原則,顧及使用效率,會找空間馬上能用的場所,會顧慮環境能不能做好感染管制的動線。同時,也會找對社區、左鄰右舍影響比較小的場地,避免造成安全疑慮。

王必勝說,中央徵用集中檢疫所場所有4大方向,包括:公營機構訓練所或招待所、軍事營區、學校宿舍,尤其是已經廢校、停招、沒在運作的學校。另近期也開始徵用民間旅館。地方徵用多以民間旅館為主。

Q2:集中檢疫所如何設置感控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說,集中檢疫所的感染管制要求很高,在污水排放方面,都會先消毒才排放;垃圾處理也是以醫療廢棄物的規格處理。集中檢疫所設有保安警察,輕症的確診者進到檢疫所,活動空間就只有房間,不會踏出房門,跟社區民眾不會有接觸。此外,這些輕症隔離者送來或離開檢疫所,都有防疫計程車或防疫巴士協助載送。

Q3:我家附近就有集中檢疫所,飄過來的空氣會帶有新冠病毒嗎?

查核中心採訪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透過大飛沫傳播,體積較小的「氣膠」懸浮在空氣中的時間雖然比大飛沫長一些,但一定時間內也會掉落地面,且病毒量很低,在開放而通風環境下,傳播能力低,所以,民眾路過或住在附近,都不用過度擔心。而氣膠傳播的風險場域是密閉的室內空間。

查核中心採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新冠病毒主要是飛沫、接觸傳染,主要傳染途徑是與確診者近距離、長時間密切接觸,氣膠傳播多發生在密閉空間、空氣不流通之處。民眾在本土疫情升溫下,應遵守防疫相關規定,盡量不要外出、外出就戴好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但也無須過度恐慌或擔心走到檢疫所附近就有感染風險。

Q4:我家旁邊就是集中檢疫中心,怎麼保護自己和家人?

查核中心採訪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目前集中檢疫中心有適當的隔離及感控措施,對社區的風險並不高。民眾能把握的就是出門把口罩全程戴好、建議將社交距離拉大為「2公尺」。

陳秀熙說,考量到現在的疫情狀況(2021年6月4日)是「三級警戒」,民眾本應減少不必要的出門。因此,不管家中附近是否就是檢疫中心,民眾如能做的「減少出門、移動」,減少與人接觸,染疫風險自然就能降低。

查核中心採訪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陳培詩,新冠病毒傳播的途徑主要是飛沫、接觸傳染。如果家中附近是集中檢疫中心、防疫旅館,民眾可以看家裡與集中檢疫中心的距離有多遠,如果有一定距離,其實不必過度擔心,因為帶有病毒的氣膠傳播主要是在密閉空間。當然民眾如果擔心,可以盡量避免前往檢疫中心附近。

陳培詩表示,家中防疫,最主要的原則還是進入室內要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像是開窗戶、使用空氣清淨機,都是保持室內空氣濃度的好方法。

Q5:當確診者解隔離返家後,該怎麼落實防疫?如何保護家人?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5月27日公布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隔離治療的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同時符合「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且距發病日已達10天」,無須採檢即可解除隔離治療,由衛生單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後續進行7天居家隔離。

若是症狀比較嚴重的隔離治療個案,需同時符合「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達10天,且一次呼吸道檢體的PCR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得解除隔離治療,後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陳秀熙建議,現在家庭群聚感染風險高。首先,如果家中親友確診後,建議家中同住親友都應該至社區篩檢處做快篩。

陳秀熙說,根據指揮中心的解隔離標準,如果是輕症、無症狀患者,達到指揮中心的解隔離標準後,需要返家做居家隔離7天。為了集中醫療量能,故解隔離標準較寬,但這些確診者可能還會有傳染力,因此居家隔離期間,應嚴格遵守一人一室、一人一廁、維持室內通風、不與家人接觸、不外出。如果家中情況不允許,會強烈建議民眾住防疫旅館,才能保護家人。

針對確診者解隔離返家做「自主健康管理7天」者,理想狀態應在家戴口罩、與家人保持距離。如能做到一人一室、一人一廁最好,但如果家中情況不允許,也應盡量避免與家人近距離接觸。

陳秀熙說,現在家戶傳染風險高,為了避免可能的隱性感染,呼籲家中如出現確診者個案,家中親友應該優先做快篩。另外如家中有長輩、老人族群,更應該特別小心,減少與長輩的接觸,如能戴口罩更好。

Q5:住家社區或鄰居中有確診者,民眾可以怎麼做?

陳秀熙建議,如果民眾居住的社區中或是鄰居染疫,首先可以評估自身是否有接觸的可能。如果覺得有接觸可能,或已有症狀,可至社區快篩站快篩,確認自己是否染疫。

陳秀熙提醒,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已經是三級警戒中民眾習慣的防疫措施,但根據現在疫情狀況,更不能忽略住家週遭環境,也易有隱形傳播鏈。民眾在家裡社區周遭活動時,不能因為是在「家中社區」而忽略防疫措施,如出門搭電梯、倒垃圾、廚餘,都應該要配戴口罩、避免與鄰居接觸。像是在電梯內,因屬於密閉空間,更容易與鄰居住戶同時間搭乘,民眾可以避免用手接觸電梯按鈕、在電梯內也應該避免交談。

查核中心採訪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教授及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說,民眾在這一波疫情必須體認,英國變種病毒(B.117)的傳染力強,而且無症狀者有傳染力,確診者未出現症狀的潛伏期也有傳染力,成為隱形傳播鏈。因此,民眾必須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次數,避免與「非同住者」聚會,即使跟最親近的親友聚會,只要不同住,要戴口罩,且保持社交距離,而且要比過去更要注重戴好口罩、清潔雙手,才能保護自己和親友。

首圖:達志影像/湯森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