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政策挨轟 潘文忠喊「誤解」非所有學校同步實施

政府推動雙語政策,潘文忠說明是循序漸進。(圖:教育部提供)
政府推動雙語政策,潘文忠說明是循序漸進。(圖:教育部提供)

針對政府推動雙語政策,引發外界反對聲浪。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今(19)日表示,雙語政策實際上循序漸進,教育部將廣泛蒐集各界意見。

潘文忠表示推動雙語政策,確實經過整體討論,事實上當時評估到每個學校基礎條件並不完全一樣,特別考慮到是採取重點培育、普及提升,弭平落差思考,讓已經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而不是全國同步實施,最近大家有些現象指教,可能誤以為現在所有學校都是在實施同樣的進程。

有關雙語師資,潘文忠表示,110年開始,行政院支持推動雙語政策資源,對教育部而言,以過去全國約有1萬7千位英文老師,近年因師資培育生、在職教師投入,109年至今師資生有2000多名參與雙語培育,在職老師4000多名;同時截至今年已經聘用844名外籍師資,外籍教學助理600多名,這樣的投資,主要是希望讓已經準備好,獲得資源已經開始要前進的學校,這是一個要漸進向前的工作。

對於外界關心的教學現場部分,潘文忠說,中小學教學上原本就是採取部分時間,而且不是要求教師一節課要完全用多少英文,主要考量教師能夠適時表達,學生也能接受再往前。考慮到學生學習上聽得懂老師教學及應用。大學部分則要求學校進行雙語課程時,一定要讓學生選擇機會,也就是對開,若是必修課為例,有些學生英文程度可以選全英文課程,學生評估不行就選擇中文課程。

潘文忠表示,目前已在全國12所師培大學設置教學資源中心,能夠讓區域內相關學校得到支持。

至於有部分學校「求好心切」,過度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接受程度,教育部輔導團人員進駐,會給學校提醒,在這樣的漸進過程,教育部持續蒐集學校等相關意見,回頭思考政策微調、適應,計畫推動過程中,確實有縣市很積極,往往訂出量化標準,教育部提醒做法是漸進往前,搭配師資養成。(李明朝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