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愈缺 官位愈穩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台灣鬧蛋荒,鬧了一整年。詭異的是,台灣號稱有民主政治,到了近年卻不講究責任政治;別國的官員出包是下台一鞠躬,我們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是雞蛋愈缺、官位愈穩;民怨愈大,各式巧立名目的補助預算就愈多。或許,比起缺蛋,台灣更缺的是政務官為政策負責的民主精神,終而製造出一群尸位素餐的三流政務官。

「責任政治」是民主政治得以運作的基本原則。當決策者提出的政策出了問題,或本身能力不足而損及公眾利益,就必須道歉改進,甚或扛責下台。不幸的是,這套機制顯然已被民進黨丟到垃圾桶。

自陳吉仲擔任農委會主委以來,輸往對岸前3名的水果鳳梨、蓮霧、釋迦接連遭大陸禁止進口;石斑魚、白帶魚、竹莢魚等通路也一個個被消失,他卻只拿得出兩個辦法,一是要國軍弟兄吞下去,二是利用愛國心進行情緒勒索,要老百姓替他的政策失靈埋單。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被視為1450創始人的陳吉仲,可能是靠著「網路專業」深得層峰的心而穩坐如山;但身為農漁民的大家長,明明無力解決農產運銷困境,卻始終未見行政體系啟動汰除機制懲前毖後,其結果就是助長他自認享有犯錯不必負責的特權,因而更加空居職位而無所作為。

回過頭來看,面對近年蛋荒,陳吉仲春天時把原因推給禽流感,夏天說天氣太熱,秋天稱是受到食品加工業者旺季影響,到了冬天又改口日夜溫差大,導致雞蛋產能減少。一年四季,各有理由;千錯萬錯,都不是他的錯。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責難,陳吉仲最新的解套辦法是準備砸40億補助改建禽舍。問題是,針對改善飼養管理的議題,其實農委會早在2016年就有「農業生產力4.0先導計畫」,2019年還升級成「智慧農業科技研究計畫」,喊到現在已近7年,為何2016年就已是農委會副主委的陳吉仲,等到此刻才說要編預算執行?

更甚者,2019年台灣蛋價也一度飆高,當時農委會歸咎於2018年水災折損蛋種雞造成,但監察委員調查後直指農委會放任雞蛋短缺及價格持續攀升半年以上,因而提出糾正。為何時至今日,情況依舊?關鍵是農委會沒能力?還是主事者太過「靠勢」,才壓根沒把老百姓的苦當一回事?

陳吉仲在整個政府體制的包庇下,犯了錯可以不必認錯、不用負責,還能編織各種理由詭辯卸責,掩耳盜鈴、文過飾非,注定一錯再錯。因此,假若蔡政府有心解決蛋荒,當務之急,無疑是先把「責任政治」從垃圾桶找回來吧。(作者為資深媒體人)